第392章 把大明的疆土,一寸一寸地钉回来
山海关,镇东楼。
夜色如一块浸透了墨汁的黑绒,沉甸甸地压在雄关之上,密不透风。
自五月以来,连绵的阴沉取代了本应澄澈的初夏天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土腥与水汽混合的湿腻气息。
这不是雨,而是辽东大地在无声地翻浆那致命的春季融冻已如约而至,将关外广袤的黑土地,化作一片吞噬生灵的巨大泥沼。
镇东楼的顶层此刻却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牛油巨烛静静燃烧,烛泪凝结如锺乳,将昏黄的光晕投射在中央那巨大的堪舆沙盘之上。
沙盘上,辽东的山川河流丶城池关隘纤毫毕现,三支由朱砂染就的赤红箭头,曾几何时,是朱由检最为得意的神来之笔。
它们如三柄出鞘的利剑,直指舆图中央那座名为盛京的孤城。
这曾是他构想中,用以终结百年边患的煌煌天罚。
然而此刻,朱由检高坐于临时设置的御座之上,那龙袍上精心绣制的金线在跳跃的烛火中,也仿佛被染上了一层暗淡的阴翳。
他沉默地注视着眼前的沙盘,那三支鲜红的箭头不再是胜利的象徵,倒像是三条在他心头蜿蜒蠕动的赤炼毒蛇,冰冷黏腻,无声地吞噬着他作为皇帝,也作为一个人,所剩无几的温度。
他面前的紫檀雕龙御案之上,静静地躺着三份用油布紧紧包裹的文书。
它们来自三个不同的方向,带着前线不同的气息——南线的泥土丶北线的风沙丶东线的咸腥。
它们是朱由检的三面合围,亦是他的三重痛苦。
在开战之前,他曾给孙承宗丶秦良玉丶满桂丶毛文龙等所有高级将领,颁下了一份亲手撰写的《军政九条》。
「兵法万卷,其要在人;战策千条,其根在心。此九条,乃朕为尔等所立之圭臬,亦是朕考核尔等之准绳!」
如今,战局已开,正是检验成果之时。
朱由检缓缓闭上眼,那九条铁律在他脑海中逐一回响:
其一,曰「勤」。
其二,曰「明意」。
其三,曰「究理」。
……
其九,曰「正心」。
……
第一份奏报来自正在南线前线,与十万大军一同在泥泞中跋涉的孙承宗。
奏报的信纸上字迹工整,一如老帅的风骨。
「陛下亲鉴:臣承圣恩,督师南征,兵出榆关,锋指辽渖。然天道无常,地利乖张,翻浆之害,甚于沙盘推演……」
奏报详述了南线大军因翻浆而遭受的非战斗减员:倒毙的战马,深陷的重炮,以及那些在泥沼中被无情吞噬,连姓名都未能留下的士兵。
「……臣谨遵陛下《军政九条》之首条勤字诀。每日除中军调度外,必亲率参谋丶工兵,跋涉于泥泞之中,勘察地形,核正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