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皇帝有三宝(1 / 2)

第379章 皇帝有三宝

房间内,炭火无声。

洪承畴兀自沉浸在那前置仓丶官督商办丶以海代漕的惊天宏图之中,心神激荡,难以自持。

他脑海中,时而是千帆竞渡的壮阔海景,时而是天津大仓壁垒森严的森然气象。

这一切都远远超出了他作为一个封疆大吏的想像极限。

朱由检静静地看着洪承畴脸上的复杂神情,心中那最后一丝对其是否能担此重任的疑虑,亦随之烟消云散。

「亨九,」朱由检的声音将洪承畴从思绪的狂涛中唤醒,「千里运粮,仰人鼻息,何如令北地之民,自能生产,就地存粮?与其以南济北,终有匮时,何如令北国之土,纵使亢旱,亦能有所出?」

这番话,直指问题之根本!

洪承畴目光一凝,他已然意识到,皇帝接下来要说的,恐怕比以海代漕还要来得惊世骇俗。

果不其然,皇帝将那三只紫檀木盒一一打开,并列于案上。

土豆丶玉蜀黍丶番薯。

洪承畴的目光扫过,躬身问道:「陛下,此三物,臣在地方皆有所耳闻,尤其这番薯,臣在浙江任上时,便知其活人无数,乃是救荒的好东西。」

「好东西?」朱由检笑了,「你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可为国之神器!」

不等洪承畴反应,皇帝的声音便如连珠炮般响起:「朕来告诉你!这土豆,亩产可达六十石!这玉米,朕赐名金玉粟」,可为军粮马料!这番薯,在皇家田庄的薄地上,亩产更可过百石!皆是耐旱耐瘠,不择水土的救命之物!」

洪承畴知道这些东西高产,却从未想过产量能达到如此骇人听闻的境地!

他更未曾想过,这些被士大夫阶层视为鄙食的作物,在天子眼中竟是与军国大事社稷安危紧密相连的战略武器!

「亨九!」朱由检的目光锐利如鹰,「朕称此三物为救荒三宝!海运漕粮解的是燃眉之急;而这三宝若能在北方军屯卫所推广开来,便是我大明未来数十年的保命根基!」

洪承畴心神剧震!

他下意识地从怀中掏出那本黑色软皮的随身札记,蘸墨,提笔,将皇帝那颠覆乾坤的方略飞快记录下来。

这个动作早已是他的本能,那双写惯了锦绣文章的手此刻没有丝毫颤抖,记录下的每一个字,却都带着无可估量的分量。

「帝赐三宝:曰土豆,曰金玉粟,曰番薯。皆为高产救荒之神物,乃安天下丶定北疆之国策根本。」

他写下这几行字,只觉得那纤细的笔尖下压着的,是将草芥化为神器的帝王之术,与亿万生民的性命。

朱由检看着他这副巨细靡遗丶雷厉风行的模样,嘴角露出真正欣赏的笑意。

成大事者,正该如此。

能将惊天之论,迅速化为毫厘之行,方为国之栋梁。

洪承畴能在这等心神激荡之时,迅速摒弃旧识,吸纳新论,并沉下心来规划执行的细节,足见其心性之坚韧与格局之宏大。

「陛下之策,实乃高瞻远瞩,泽被苍生。臣,敢不效死力以推行?」洪承畴放下笔,肃然道,「只是————推广新作物,历来阻力重重。百姓愚昧,未必肯信;地方官吏,或有怠惰;士绅豪强,恐其伤及自家粮价,亦会从中作梗————」

他话未说完,朱由检便冷笑一声,打断了他。

「你说的,朕都想到了。百姓愚昧?不,百姓最是务实!谁能让他们填饱肚子,他们就信谁!

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百姓,而是你口中的——官吏与士绅!」

皇帝的声音充满了彻骨的寒意:「朕若下一道圣旨,命地方官府推广,会是何等情景?朝廷拨下的种薯到了省里便被侵吞三成;到了府里,再被克扣三成;到了县里,又被那些胥吏衙役刮去一层皮!

最后能落到农户手中的还能有几颗?纵使有,官吏们还会巧立名目,徵收什麽新物种植税,或是将预藉口粮变成高利贷!还会阻挠格物院人员下乡,会散布谣言,说此乃蛮夷毒物,食之断子绝孙!为何?只因百姓若能家家有馀粮,他们囤积居奇的粮食,还能卖给谁去?」

这一番话,血淋淋地揭开了大明肌体上那最丑陋的脓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