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幸福的烦恼!(补更2)
一八八一年九月的波士顿,空气开始凉下来,但街市依旧满是喧嚣与活力。
查尔斯河上船只往来如梭,码头的汽笛声与工厂的轰鸣交织;红色的砖房排列紧密,街道上马车辚辚,绅士淑女穿梭其间……
俨然一幅充满生机的北美东海岸都市图景,澎湃着新兴国家蒸蒸日上的脉搏。
在特里蒙特街《大西洋月刊》的主编办公室内,托马斯·贝利·奥尔德里奇正沉浸在手头的稿件中。
这位以眼光敏锐着称的主编,此刻正阅读着马克·吐温寄来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最新章节。
稿纸上,马克·吐温那特有的文字风格,将生动的俚语与犀利的讽刺融为一体,让密西西比河的风光,跃然纸上:
「……河水是一锅浓稠的泥沙咖啡……领航员可不是什麽诗意的职业,他得把整条河的脾气都刻在脑子里……至于那些关于河水的浪漫传说?得了吧,在领航员眼里,它就是个反覆无常丶随时会要你命的婊子养的。」
奥尔德里奇的嘴角泛起会心的微笑。
马克·吐温的笔触剥去了密西西比河神秘的浪漫外衣,赋予它粗粝丶真实的生命力。
正是这种将方言俚语与现实讽刺大胆结合的风格,为美国文学开拓出一条迥异于欧洲传统的道路。
从马克·吐温开始,「美国英语」摆脱了「英国英语」的阴影,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奥尔德里奇欣赏这种活力,尽管它有时显得过于直白甚至粗俗,挑战着传统的审美趣味。
就在他完全沉浸在马克·吐温笔下那个光怪陆离的河流世界中时,办公室的门被「咚咚」敲响了,声音急促。
奥尔德里奇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他厌恶在审阅重要稿件时被人打扰,但仍然强压下不悦,沉声道:「进来!」
门被推开,年轻的助手埃兹拉·皮姆慌慌张张地走了进来:「先生,非常抱歉打扰您,但是……」
埃兹拉·皮姆喘着气,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条。
奥尔德里奇明显很不耐烦:「但是什麽?皮姆,我说过很多次,在我审稿时……」
皮姆急忙解释:「是电报,先生!刚刚收到的,从巴黎经发来的!消息非常重要,我认为您必须立刻过目!」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那张纸条递到办公桌上。
奥尔德里奇瞥了一眼电报纸,又看了看皮姆急切的眼神,终于还是放下了马克·吐温的手稿,伸手拿起了纸条。
他展开纸条,目光随意地扫过上面的字句——
起初,他的表情还带着余怒和漫不经心;但很快,他脸上的肌肉绷紧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的眼睛开始越瞪越大,手指甚至微微颤抖起来。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将那短短几行字反覆看了两三遍。
电报纸上清晰地写着:
「确认消息。爱弥儿·左拉丶莱昂纳尔·索雷尔丶阿尔丰斯·都德丶居伊·德·莫泊桑丶埃德蒙·德·龚古尔丶若里斯-卡尔·于斯曼等,将于十月下旬抵达美国,进行为期一月访问。
——驻巴黎使馆。」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只剩下奥尔德里奇粗重的呼吸声。
法国作家?一个如此豪华阵容的法国作家代表团?要来美国访问?
左拉!那个以《小酒店》丶《娜娜》震动欧洲文坛的自然主义巨匠!
莱昂纳尔·索雷尔!那个近来在欧洲声名鹊起的戏剧家和小说家!
还有都德!龚古尔!莫泊桑!这些人名,每一个在文学界都如雷贯耳!
他们代表着现在法兰西文学的顶尖成就和最新潮流。
他们竟然要集体跨过大西洋,来到这个被欧洲人看成是「文化荒漠」的国度?
这太不可思议了!就像一群孔雀,集体迁徙到沼泽上开屏一样令人震惊。
而且这个消息是通过美国驻法国的使馆发出来的,绝不可能是什麽人的恶作剧。
几乎在同一时间,类似的震惊在美国东西海岸几乎所有重要的报纸丶杂志和出版社蔓延开来。
纽约,百老汇大街的「哈珀兄弟出版公司」总部。
年迈的弗莱彻·哈珀正在与编辑们商讨下一季的出版计划,一封电报被直接送到了他的桌上。
他看完后,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激动得差点碰翻了桌上的墨水瓶。
这个老人连声对身边的儿子吩咐:「快!立刻给我们在巴黎的代理人发电报!多花点钱,争取让他们来一趟我们这儿!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