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秦家筹谋(2 / 2)

同我仰春 理之光 4031 字 15小时前

「末将明白。回京后,定寻机了断。」秦烈应承下来,接着道:「其四,关乎兵部。兵部尚书姜白石,必须去职。此人知兵善谋,清廉刚正,深得陛下信任。有他在兵部坐镇,朝廷军队调度有方,如臂使指。丁世晔首鼠两端,不足为虑;曾达已遭陛下猜忌;襄城伯因英国公旧事被边缘化;永昌伯卫定方心思难测,但必不会死忠陛下;英国公府覆灭后,唯馀一个忠勇侯,独木难支。然,只要姜白石在位,这些人便可能被其整合。他若去职,兵部必乱,于我大为有利。切记,非必要,勿取其性命,去职即可。」

「姜白石……」代王念着这个名字,「此人确是一堵墙。去职之法,需寻其错处,或迫其自请。明年京察,秦卿回京,当留意时机。」

「是。」秦烈话锋一转,「其五,关乎英国公府余脉。李云玦,乃李威胞弟李武独子。李威死后,李云玦被托付于家父照拂。如今末将与舍弟秦焘皆要奉旨回京,李云玦不宜同往。恳请殿下将其秘密安置于王府,善加看顾,以上宾之礼相待。」

代王点头:「此乃小事,本王自会妥善安置。」他看向秦烈,目光带着探询,「此人……于我等有何用处?」

「用处在于其堂妹,李云苏。」秦烈解释道,「李云苏乃李威么女,英国公府唯一存留的血脉。李威身故后,英国公府残存的资源丶人脉丶潜在势力,皆由这位李云苏小姐暗中掌控。此女行踪极为隐秘,末将至今未能探知其下落。但李云玦作为其堂兄,是李武一支的唯一男丁,与李云苏关系匪浅。善待李云玦,便是向李云苏释放善意,亦是未来尝试与之接触丶甚至借其收拢英国公府散落潜势力的唯一可行之途。」

代王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原来如此。李云苏……英国公府最后的执棋者。善待李云玦,便是握住了一条可能通向她的线。本王明白了。」

「英国公府亦有滔天恨意,可暂为盟友。可中间横隔邓修翼丶河东裴氏等诸多实力,可用而不能始终用。」

代王看向秦烈,点了点头。

秦烈继续道:「另有一人务必除去,即李云璜。此人表面身份是李威庶子,实为先太子遗孤,身负前朝血脉,具有争位之政治资本。此乃心腹大患。李威生前将其藏匿极深,过去三年,家父良国公府暗中查访,始终未能寻得其确切下落。推测因其与河东裴家交好,很可能就藏匿在山西境内某处。」

代王眼中精光微闪:「山西?此人下落,本王会着人继续暗中查访,一旦发现,绝不留情。」

「谢殿下。」秦烈最后道,「其六,关乎朝局。当与首辅严泰全面合作。严泰政治立场明确,反太子,扶二皇子。如今二皇子彻底失势,严泰惶恐不安,正需倚仗。拉拢严泰,便是拉拢其背后庞大的江南集团。绍绪帝登基,江南出力甚巨。与严泰合作,既能得其助力,亦可麻痹皇帝,使其误判我等意图。」

「与严泰合作……」代王沉吟,「此人贪婪权位,确可利用。然需小心驾驭,既喂以甜头,更需握其把柄。」

「殿下明鉴。」秦烈抱拳,「以上诸事,末将以为,可分头行事。京中事务,除邓修翼丶促姜白石去职丶联严泰,由末将及家父良国公府在京中相机运作。至于募兵练兵丶破坏马市丶看顾李云玦丶善待之以为将来联结李云苏之纽带丶追查并铲除李云璜,则需仰仗殿下在大同运筹帷幄。」

内书房中陷入短暂的沉默。炭火噼啪,映照着两张沉凝的面孔。代王缓缓站起身,走到秦烈面前,目光锐利地直视着他:

「秦卿,此去盛京,非同小可。陛下对你,对良国公府,猜忌已生。圣心难测,一旦圣意有变……你当如何自处?良国公府又当如何?」

秦烈神色不变,眼中却掠过一丝决然:「殿下所虑,正是末将心头之患。末将已有计较,万不得已之时,会做断腕之举。」他声音压得更低,清晰而冷静,「若陛下真要对良国公府动手,末将会设法先将舍弟秦焘送回大同。届时,恳请殿下出手,将秦焘丶末将二子秦彪丶秦虓,以及秦焘之子秦虢,秘密送往北狄托付可靠之人处暂避锋芒。此为我秦家血脉存续之计,亦是…为将来留一线生机。」

代王凝视秦烈片刻,缓缓点头,一字一句道:「好。若真至那一步,本王在,秦家血脉不绝。大同与北狄之间,自有隐秘通道。本王会安排妥当,保你子侄无虞。」

秦烈深深一揖,这一揖包含了沉重的托付与无声的感激:「末将……拜谢殿下!」

「秦卿,」代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最后的嘱托,「京中凶险,远胜边关。皇帝疑你通狄,却不知你心在于我。这份疑心,是掩护,亦是利刃。一步踏错,满盘皆输。切记,慎之又慎,保全自身。大同基业,本王自当竭力经营。愿……天遂人愿。」

秦烈挺直身躯,目光坚定:「末将谨记殿下教诲。此身此命,早付大业。殿下保重,末将告退。」他不再多言,转身,步伐沉稳而决绝地走出暖阁。厚重的门帘落下,隔绝了内外的寒风与暖意。

暖阁内,代王独自立于巨大的《九边舆图》前,目光在象徵盛京与北狄的疆域间缓缓移动,指尖依旧摩挲着那枚温润的玉扳指,久久不语。

七年的筹谋,牵涉的血脉存续,终于到了图穷匕见的关键时刻。炭火无声,馀烬明灭,唯有窗外的朔风,依旧呜咽着掠过王府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