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绪七年,六月十八日,大青城。
李仁和李信的动作速度是非常快的。
大青城内林氏商铺已经开业,李云苏日日关心哪些商品更受这里欢迎,她发现除了丝绸丶铁器外,居然那些番货可能因为少见,基本被抢售一空,比如玻璃和香料。
购买玻璃的多为北狄贵族,有些贵族甚至和李信约定,预付定金,再有玻璃运来,直接送至府上。而香料中,北狄人最喜欢的是胡椒和丁香。李云苏想来也是,北狄人食牛羊肉,胡椒丶丁香都可以压制膻味,深受欢迎。而这些香料又轻又好运,和茶叶一样,是最佳的商品了。而北狄贫者最喜铁器丶针线,多以羊皮置换。
李仁的信息联络已经覆盖到了北狄,如今云苏和京中李义书信往来,已经快了很多。李义告知已然拜访襄城伯府,只等永昌伯回京。而此时,三立书院给裴世宪的信也到了大青城。裴世宪读完信后,面色凝重地递给了李云苏。
李云苏看着裴世宪递来的信,并没有直接去接,只拿眼看他。裴世宪道:「祖父来信,我不愿瞒你。」
于是,她才伸手接来,细细去读,果然如她所料,这位前朝次辅一如既往。一边欣然接受了李云苏资助三立在湖广丶四川开分院之提议,一边要求裴世宪对她继续虚与委蛇,对于王存继续留太仆寺卿事,不予承诺。于是,李云苏便知道了裴世宪为何面色如此凝重。
李云苏偏着头,给裴世宪倒了一盏茶,道:「你的祖父一直如此,我不介怀,你亦不必。不过,你祖父已经长进了,没有再叮嘱你,纳我为妾了。」李云苏调侃了一下裴世宪,果然看到裴世宪脸红了,想张口解释。
云苏把茶推给了他,继续道:「王存事,我已告知京中李义,他会运筹。只是如此,你祖父便不能如愿,恐怕你会被他责备。」这时,李云苏看着裴世宪的眼睛,道:「既然我已经做了承诺,湖广和四川的三立当建则建。不过,我们便插手江南和两广,让河东和江南继续势均力敌,你看可好?」
裴世宪苦苦一笑道:「祖父最大之失,便是看低了你。湖广丶四川之三立,祖父恐无精力自己前往,我可前去做前期筹谋,同时安插人手,不能让你如此损失。至于江南和两广,我意甚好!如此四方都建,亦是另一股风潮。」
「你这样为我想,真是难为你了。」李云苏道。
裴世宪看着她,没有说话,只是想着李云苏前面话中说的「王存事,我已告知京中李义,他会运筹」那一句话,只怕李云苏告知的并不是李义,而是邓修翼吧。裴世宪叹了一口气。
李云苏听到了他的叹气,只抬头笑笑,然后继续去写着她的章程。
一盏茶后,李信进来,便看到两人各自默默地对坐写着东西,这个气氛和前两天不太一样。李信仔细看了裴世宪的脸,面色不好。再看自家小姐,尚可。
「咳!」李信轻咳了一下,李云苏抬头,「小姐,有个消息。」
「坐。」
李信坐下道:「恐怕要打仗了。」
李云苏放下手中的笔,「你如何知道?」
「今日收马时,听牧民说的。」
这时,李仁和马驫也来了。两人进门看到李信已经在了,而他的表情略有得意,两人便知道,李信定是来报同样的事。
李云苏看着李仁问:「打哪里知道吗?」
「可能宣化。」
「宣化?为什麽总是打宣化?绍绪四年也是打宣化,这次又是。」李云苏问。
「我怀疑,大同有良国公府的秦焘守着威名赫赫,而宣化总兵张弼籍籍无名。」李仁道。
「张弼是什麽人?」
「其祖父是汉中卫百户,其本人袭职百户,因战功累积宣府总兵。」马驫道。
「那还是能打仗的。」李云苏点了点。
「但是,任总兵打北狄,恐怕还是第一次。」
「他是谁的人?」
「镇北侯曾达。」
李云苏突然想起来,自己的外祖父林时,便是在汉中卫治下的褒城驿被杀的,所以这个汉中卫和镇北侯关系匪浅。
「小姐,我们如今怎麽办?」李仁问。
李云苏没有回答李仁的问题,而是继续追问:「北狄为何要打仗?」
「他们要开边贸。」
「那朝廷为何不愿意开?」
「华夷秩序,防间渗透,还有前朝之鉴,恐养寇而自衰。」
李云苏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马驫问:「不传信京中予以警示?」
「传给谁?永昌伯在开封。我们传给谁?邓修翼?还是二舅伯?然后让他们被人质问如何知晓?还是传给三立,进而传给袁罡?他们会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