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圣谕惊朝(2 / 2)

同我仰春 理之光 4824 字 5天前

如今河东系唯一可做的,是先将绿枝和周顺从内廷弄到刑部来,以免内廷自行处决,死无对证。若良嫔真是被冤枉的,那太子可以一举翻盘。若良嫔确有手笔,只能割裂良嫔与太子,保太子弃良嫔。

但是无论如何,现在不能让皇帝知道他们的谋划。故太子詹事府当上折请罪,认下良嫔管宫疏忽之过。

绍绪七年,六月初三日,司礼监。

邓修翼在司礼监收到了内阁转来的奏摺,其中几封深得他的关注。

其一便是《詹事府詹事杨卓谨奏为良嫔失察事请罪疏》

臣杨卓谨奏:

伏闻陛下以良嫔管宫疏忽,降位思过,圣断英明,臣等不胜钦服。然念及东宫教养之责,臣等忝居詹事府,辅导有亏,曷胜惶悚,谨具疏请罪,伏惟圣鉴。

陛下以「良」字封妃,初赞其贤;今以「失察」降嫔,实彰宫闱整肃之严。此诚「母仪需正,典制当明」之训,臣等深以为然。良嫔统辖宫人,未能预察奸谋,致瑞嫔之变,上劳圣心,下惊六宫,其过非小。陛下宽仁,未夺封号丶未废位分,仍留「思过」之路,足见陛下于国本丶于伦常之顾,臣等不胜感佩。

然臣等职司辅导,首在「正君德丶明伦序」。今良嫔失察,虽为内廷事务,却关东宫体面。太子仁孝,素仰母仪,臣等未能早谕「治家如治国,需防微杜渐」,致太子于「母子之情」与「君臣之礼」间两难,此臣等第一失也;

又,内廷整肃之诏传至外朝,臣等未能及时疏解太子忧思,致其几欲「叩阙陈情」,虽孝心可悯,却险些误触「干政」之忌,此臣等第二失也。

凡此种种,皆臣等「谋事不周丶训诫不力」之过,非太子之责,亦非良嫔「素行有亏」之证。伏望陛下念太子「自幼承教于陛下,明辨是非」,勿以「母过」迁怒于储君。

臣等忝为东宫属官,深知「国本安则天下安」。今良嫔既蒙圣恩,未罹重典,臣等自当劝谕太子,谨遵「子为父隐」之训,勿再陈情;亦当率詹事府上下,痛省己过,助太子「修德于内,问政于外」,以副陛下「教养储君」之望。

至于绿枝丶周顺等案,既涉人命重典,臣等愚见,可移交刑部会审,以遵「三法司共议」之祖制,避「内廷独断」之嫌。若其间确有「宫人背主丶逼供栽赃」等情,臣等必据实奏闻,不敢有负陛下「清明司法」之托。

臣等才疏德薄,致令东宫蒙此波澜,无任愧疚。伏乞陛下宽宥臣等失察之罪,许臣等戴罪图功,辅弼太子「忠孝两全」。臣等不胜战栗,谨拜疏以闻。

臣杨卓顿首谨奏

绍绪七年六月初二日

邓修翼读罢,微微点头,杨卓还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拦住了太子的叩阙,认下良嫔管宫疏忽但是又留了馀地,要求绿枝丶周顺转刑部进司法流程,就是缺一步弹劾自己。

不过,杨卓也不当弹劾自己,如此奏摺刚刚好。

然后邓修翼又读到了御史董璘的摺子。

《掌河南道事监察御史董璘弹劾司礼监掌印邓修翼疏》

臣董璘谨奏:

臣闻「天子垂拱而治,必赖纪纲正;纪纲正,则必斥奸佞丶禁宦祸」。今司礼监掌印邓修翼,以刑馀之身窃弄威权,浊乱宫闱丶擅干朝政,其罪擢发难数!臣冒死直陈,伏望陛下断以刚明,亟除祸本。

太祖高皇帝开国之初,铸铁牌于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又设六局一司以女官治内廷,防宦官坐大。然邓修翼背太祖遗训,借「整肃宫纪」之名行「改弦更张」之实:废尚宫丶尚仪等局尽归司礼监,千年女官制度一朝瓦解,「以礼治宫」之制荡然无存,此乃坏祖宗之法丶乱内廷之纲!更于东安门外设「厂子」,美其名曰「整肃」,实则私刑逼供丶草菅人命。宫人「有去无回」者众,「噤若寒蝉」者遍,诏狱之惨竟施于内廷弱质,是谓以恐怖代律法丶以私刑乱王章!

邓修翼为固权柄,不惜构陷太子生母良嫔,陷陛下于「父疑子丶君疑储」之危境。绿枝丶周顺乃内廷微末,安敢私谋「谋害皇嗣」?分明是其授意东厂「锻炼成狱」。以「白色鹅卵石」为「罪证」,以「管宫疏忽」为「罪名」,借刀杀人欲剪太子羽翼!按《大庆律》,死罪必经三法司会审,然其擅自凌迟绿枝丶周顺,绕过刑部丶大理寺,擅作威福视天子之诏如儿戏!陛下虽贵为天子亦需循法而治,况一阉竖乎?

其豢养爪牙如安达之流,将司礼监化为「私兵」,更借内廷之势敲打外朝。命安达以「夸张语气」宣扬「司礼监势大」,于詹事府前耀武扬威,以下犯上至此,满朝公卿竟需向一宦官「多加尊崇」,朝廷体面何存?国威何存?凡不顺其心者,或囚东厂或贬外任,致「内外官员莫敢言其非」。今六局已亡丶宫正司已废,下一个被其吞噬者,恐是外朝言官丶中枢要臣!太祖「广开言路」之训,竟毁于一阉人之手!

昔汉之十常侍丶唐之李辅国,皆以「内臣」乱政终致社稷倾颓。邓修翼之流豺狼野心路人皆知。今日构陷良嫔,明日必敢构陷太子;今日弄权内廷,明日必敢弄权天下!陛下春秋鼎盛丶储君贤明,岂容此等奸佞「居肘腋之下,操生杀之权」?

臣恳请:一罢邓修翼司礼监掌印之职,下旨拿问付三法司严鞫,查其是否「逼供栽赃丶越权滥刑」;二废东厂私刑之制,还内廷于礼法丶复六局一司之旧制,以遵太祖遗训;三昭雪良嫔冤情,明谕天下「宫人犯罪,非主位授意」,绝「以宫务之名行党争之实」之风!

臣知「弹劾内宦,必遭反噬」,然「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岂敢因私废公?若陛下纵容邓修翼,「宦官专权」之祸必重蹈前朝覆辙,国本动摇丶人心离散。此非陛下之福,非太子之福,非大庆之福!

臣不胜激愤,涕泣顿首,伏候圣裁!

臣董璘顿首谨奏

绍绪七年六月初二日

邓修翼读罢,真觉得骂得痛快,不由「呵呵」笑出了声。

朱原吉惊讶地抬头看自己的师傅,因为董璘的摺子便是从他的手中递交到了邓修翼手中的。邓修翼看向朱原吉,对他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

然后邓修翼又收拾出几本都是弹劾他的科道官的摺子,抱着这些摺子,去御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