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天子守国门(1 / 2)

第383章 天子守国门

山海关。

雄关如铁,朔风如刀。

关城之上,一杆「孙」字帅旗,与无数关宁铁骑的玄色大纛一道,在凛冽的海风中发出沉闷如雷的呼啸。

冰冷的海浪不知疲倦地拍打着老龙头,撞碎成万千霜白的雪沫,仿佛在为这座天下第一雄关吟诵着古老的战歌。

总督府衙之内,孙承宗一袭绯色官袍,外罩软甲,端坐于帅案之后。

他的面容清癯,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那双看过太多风云变幻的眼眸半开半阖,仿佛在与眼前堆积如山的军报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博弈。

自他奉旨再度出山,经略辽东,已有年余。

皇帝在京师,他在关上,君臣二人,仿佛在下一盘以天下为棋盘的巨棋。

京师的钱粮军械如江河入海源源不断地涌入辽东;而他则将这些支持化作了坚城丶利炮丶饱食的精兵,将这道摇摇欲坠的国门重新铸造成了铜墙铁壁。

他知道棋局已至终盘。

他在等,等那位年轻得过分的皇帝落下那枚早已说好的,石破天惊的棋子。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到变调的脚步声,亲兵统领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滚了进来,声音因极度的激动与不敢置信而尖锐嘶哑:「阁老!京中……京中……」

孙承宗缓缓睁开双眼,那双浑浊的眼眸深处没有惊奇,只有如释重负的沉重。

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异常平稳:「慌什麽。可是…陛下的龙驾,到了?」

那统领猛地一愣,似乎没想到这位素来沉稳如山的老帅会说出如此惊世骇俗之语,他张着嘴,只是本能地点了点头,喉结疯狂滚动:「阁老……您怎知?万岁爷的龙驾已至关外十里!前锋游骑已三番确认,羽林卫扈从,龙旗仪仗,千真万确!祖总兵他们…都以为自己疯了!」

孙承宗没有再说话。

他只是缓缓站起身,那副苍老的身躯在这一刻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看不见的力量,腰背挺得笔直,如一杆插在关城上的不倒大旗。

孙承宗亲自取下挂在墙上的帅盔,冰冷的铁器入手,他能感受到自己心脏沉稳而有力的跳动。

来了。

那个约定,终究是来了。

当他在京师紫禁城内最后一次面圣时

「辽东之战,非毕其功于一役不可。朕,会亲自去。你先去替朕把那座迎接朕的天下第一关,打理乾净。」

当时,他以为是少年天子的热血之言。

可一年多来,那毫无保留甚至不计代价的信任与支持,让他渐渐明白皇帝是认真的。

他要做的从来都不是劝阻。

他要做的是在那个疯狂的计划变成现实之时,用自己的这把老骨头为皇帝,为这大明朝扛住所有的风险。

……

关城之外,官道之上,旌旗如林,戈矛如雪。

一面硕大无朋的「明」字大纛在风中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焰。

当孙承宗率领山海关内所有文武官员飞马出迎时,祖大寿吴襄等一众辽东将门悍将的脸上是近乎呆滞的表情。

祖大寿狠狠地掐了一把自己的大腿,剧烈的疼痛告诉他,眼前的一切不是梦。

他的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疯了……都疯了……」

吴襄亦是满脸通红,不知是激动还是紧张,他看着那面越来越近的龙旗,只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天子守国门!

这五个字,于他们这些在刀口上舔血的边将而言,冲击力远比京城的文官们更加直接和猛烈!

最痛苦的不是敌人强大,而是朝廷内部的掣肘丶猜忌丶缺粮丶欠饷。

他们用命换来的功劳,可能被言官的一本奏疏化为乌有;他们急需的粮草,可能在层层盘剥下不知所踪。

而现在,给了他们这一切,让他们第一次感受到何为「军饷足额丶军械精良」的皇帝,亲自来了!

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他们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获得最迅速的支持。

这是任何督抚都梦寐以求的!

在巨大的震惊与狂喜冲击之下,祖大寿与吴襄几乎是本能地滚鞍下马。

而孙承宗则动作沉稳地翻身下马,他摘下帅盔,露出满头银丝。

孙承宗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那座巍峨的雄关。

他为皇帝,打理乾净了。

随即,他转身对着龙驾的方向双膝重重跪地,额头触及冰冷的尘土。

「臣,孙承宗,恭迎陛下!陛下圣躬万安!」

身后,祖大寿丶吴襄丶何可纲等一众将领如梦初醒,甲叶碰撞之声响成一片,齐刷刷地跪倒在地,汇成一片山呼海啸。

「臣等,恭迎陛下!陛下圣躬万安!」

声浪排山倒海,激荡在雄关与大海之间,惊得鸥鸟四散。

……

夜幕降临,总督府衙之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皇帝已换下一身玄色劲装,端坐于帅案主位。

他年轻的面庞在烛火的映照下,轮廓分明,沉静而锐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