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人老实话不多(2 / 2)

唯有第三条修订新律法,才是可以做文章的东西。当然了,修新法也是为了世家大户们着想。

既然是减轻刑罚,并加入考察孝道的内容,那就意味着对于有权有势的世家天龙人来说,将来越发百无禁忌了呀!

只要有孝道,那麽大罪可变小,小罪可变无。

只要是尽孝道的人,杀人放火也无所谓呀!

我虽然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我孝敬父母,所以我是个好人。

这才是真正的孝出强大!

司马炎过往是世子,是太子,当然不会觉得贾充的意见有什麽问题。

可是如今他是天子了,刚刚听贾充所说,才是越听越不对味。

大臣们和世家大户们如此嚣张,给他们如此多的特权,那以后岂不是跟天子平起平坐?

司马炎沉思片刻,面露不满之色质问道:「如贾爱卿所说,那世家大户岂不是无法无天,连朕都要不放在眼里了?」

「这个……微臣就不知道该怎麽办了。微臣已经年迈,老眼昏花不复当年。

陛下要找个能处理这些事的人,微臣是做不到了。

但轻易改制,可能会天下大乱,还望陛下仔细斟酌才是。」

贾充慢悠悠的对司马炎行了一礼,态度虽然谦卑,但有恃无恐也是明摆着的。

司马炎或许可以趁着大家不注意,骤然登基称帝,坐上那个位置。

可是,治理天下,不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不是钻空子当了皇帝,就能积年累月为所欲为的。

皇帝要治理天下,就需要人才。而这年头人才多半都是出自世家大户。

如果不给足世家大户利益,那麽这些人才就不会尽心尽力为皇帝办事。

司马炎还能怎麽样呢?贾充就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

他不站出来领衔,那麽司马炎的皇位就坐不稳!起码现在是这样!

没有贾充,同样有张充丶李充,换个人也是一回事。

贾充提出来的,也是世家大户的底线:官府构架不能改,人才选拔制度不能改,要把孝道加入法令之中方便他们将来犯了事脱罪。

至于那些地方上的土地兼并什麽的,既然官府构架不改了,人才选拔也不改。那不就一切照旧咯,司马炎又没有三头六臂,他还能玩出什麽花来?

皇帝的意志,需要通过圣旨来自上而下传达。

而圣旨如何执行,在于官僚机构的设置,以及其中官员的办事能力和个人倾向。皇帝本人,并不能直接去办事。

就好像皇帝想给农夫发种子,难道他一户一户亲自上门去发麽?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效率也不允许。

他下达发种子的圣旨后,这些种子能不能发到农夫手中,可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贾充提出的三个条件看似不高,实则已经把新朝的走向定死了。

「贾爱卿刚刚所说,皆是老成持重之法,朕要好好考虑一番。」

司马炎沉声说道。

贾充对他作揖行了一礼道:「陛下慢慢考虑,也不急于一时,微臣告退。」

司马炎连忙起身,将贾充送出了御书房。

等回来之后,他心中一股颓丧无力之感,油然而生。

贾充的话,就是贾充个人的想法麽?

或许有,但绝对不是只他一人这麽想的。事实上,满朝文武,或许都是这样想的。

只是有人没机会说,有人不敢说,有人不方便说罢了。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官官相护便是这个道理。

某种程度上说,皇帝跟这帮官僚是处于敌对的位置。

一方面要驾驭这帮人为自己做事,另外一方面,又要时不时打点他们,将这些人喂个半饱。

其中尺度,很难把握。

贾充虽然没有威胁司马炎的意图,但他的建议,其中威胁之意不难揣度。司马炎要是不按照那三条建议去执政,这朝野的局势绝对安静不下来,新政令绝对无法在地方上推行!

有什麽办法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呢?

司马炎一个人坐在御书房的龙椅上思索,慢慢的,他心中浮现出一个极为可行的思路。

既然,外人都是这样不靠谱,非要给他们高官厚禄才肯效力,那麽,重用自己人,应该就没问题了吧。

比如说,重用宗室子弟,让他们跟朝臣们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这样不就可以了麽?

他越想就越觉得奇妙。

……

青州,临淄城内都督府里。

石守信正在和幕僚李亮,于书房内商议一些烦心的杂事。

李亮手里拿着的,是厚厚的一迭拜帖。

「徐州的世家大族,这是闻着味来了啊。」

石守信脸上露出冷笑,一只手放在桌案上,手指轻轻敲击着。

他被任命为都督青徐诸军事后还没几天,徐州那边的世家大族,许多人都送来拜帖,要来青州与石守信面谈。

谈什麽呢?当然是送家族子弟到都督府里当幕僚的事情啦!

要是连这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的话,那也不用混了。

青州确实没什麽排得上号的世家大族,或许曾经有之,但很多都已经退化成土豪了。

然而徐州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徐州是中原核心州郡,人杰地灵。

世家大户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

如琅琊郡六姓:王丶颜丶诸葛丶惠丶畅丶符,一个两个都是不可小觑的存在。

另还有诸多刘氏支脉,也都在此州生息繁衍。

比起青州的池浅王八多,徐州这边世家的底蕴就深厚多了。

李亮手中这一迭拜帖就是证明。

他们的消息渠道,比青州这边的世家更灵通,也知道石守信这个人非常了不得。

尽管石守信的都督府是在青州临淄,但爪子已经可以伸到徐州这边,也是被徐州本地世家大户给察觉到了。

堵不如疏,既然已经建立了都督府,那麽与其被人挂上菜单,还不如把人才往都督府里送。

到时候不管是避祸还是提前通风报信,都有路走。

可谓是一举两得。

「使君,这些人,您真的不见面麽?」

李亮有些犹疑的询问道。

「嗯,你就给他们写信,一家一家的写,就说我为齐王营建宫殿,实在是公务繁忙抽不开身。

等忙过这一阵,我便会南下徐州,亲自登门拜访。」

石守信轻轻摆手道。

听到这话李亮一愣,感觉石守信这是前倨后恭,姿态有点低呀。

「使君,您拒绝他们在先,后面又登门拜访,好像会让这些人产生一种我们奈何不得他们的错觉呀。」

李亮小心翼翼的建议道,反正他肯定是不建议石守信将来南下徐州登门拜访的。

人活一张脸,不过是本地的一些土皇帝,在大都督的光环压制下,是龙也得给石守信盘着,是虎也得给他卧着!

「不不不,你误会了。」

石守信微微一笑,然后继续说道:「我是说我会带兵登门拜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