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悲喜并不相通(1 / 2)

第262章 悲喜并不相通

将军多了,军队也会出现派系,尤其是法国人撤走了之后,叙利亚军队内部也开始了分化。

本来就分成了阿拉维丶德鲁兹和逊尼派,虽然可以做到面对敌人的时候一致对外,可在一个国家,怎麽可能一碗水端平?

海法算是黎巴嫩叙利亚军队面对的第一个大城镇,战果将会决定本次战争对叙利亚的走向,阿迪布·什沙克利将军心中喜忧参半,希望一切顺利。

此时各个方向的阿拉伯国家军队,面对的抵抗都不算大,虽然大多数阿拉伯军人的战斗技能,也不比民兵强多少,但刚进入战场还是让以色列民兵感受到了,不同于巴勒斯坦民兵的压迫感。

尤其是东线的约旦阿拉伯军团和伊拉克联军,如果说叙利亚方向涉及到了以色列的未来发展,那麽约旦方向则是决定以色列的生命。

人口不多的以色列,最致命的方向就是东部边界,边界太长以色列则根本没有多少可以用来防守的士兵,所以面对约旦和伊拉克联军的时候,人力短缺一直是以色列面对的问题。

至于人力最为雄厚的埃及,就更不用多说。

本来以色列面临进攻的第一反应,就是集中力量解决人口最多的埃及,然后赶走战略上最为保守的约旦和伊拉克,最后和叙利亚分出高低。

可是没想到,什麽都没留下,就给叙利亚留下一堆军人的法国,打乱了以色列正常的战略部署,叙利亚竟然是出兵最多,战斗力最强的阿拉伯国家。

叙利亚军队兵分两路,开始对巴勒斯坦北部的犹太定居点进行攻击,这让各个方向都在面临攻击,根本无法得到援军的以色列民兵大难临头,

清除定居点的抵抗之后,叙利亚部队追击撤退的敌军,占领公路旁的犹太民兵阵地并扫清残敌的任务留给了后面的这些徒步步兵。

复国是世界各地散居犹太人的梦想,很多犹太人确实可以做到为了这个梦想去死,一触即溃是不存在的,民兵们放弃撤离的计划,留下来狙击叙利亚军队的进攻,把生的希望留给老弱妇孺。

面对冲上来的叙利亚士兵,战壕里的犹太民兵飞身扑了过去,巨大的手掌一把抓住了那只握着手榴弹的拳头,随即用力的往下一按,把手榴弹紧紧的夹在了他与叙利亚士兵的身躯之间。

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起,两人倒卧在了战壕底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焦衣料和皮肉的气味,两个紧紧贴在一起的士兵身边飘荡起一股青灰色的烟雾。

「不!」这一悲壮的一幕,让看到的犹太民兵不由得悲从心来,对叙利亚军队的仇恨也更上一个台阶。

没机会了,随后冲上来的叙利亚士兵,端起手中的武器对着战壕里幸存的犹太民兵扣下了扳机,几个犹太民兵当即就被乱枪击毙。

战友的阵亡,让已经熊熊燃起的怒火上加入了新的燃料,叙利亚士兵陷入了狂怒之中,并且准备把所有的愤怒与仇恨都发泄到犹太人头上,不管接下来将会面对什麽,他们都无所畏惧,毫无怜悯。

啪!科曼放下手中的教鞭,对着司令部的军官们说道,「刚刚我们已经讨论了,目前阿拉伯联军?姑且先叫联军的进展,实际上目前的消息没看出来阿拉伯各国之间有什麽配合,这终究是一个隐患,现在我们考虑一下域外因素。」

怎麽能够不考虑域外天魔的干涉呢?对于实力就这麽回事的阿拉伯各国来说,美国和苏联还真称得上是域外天魔。

这似乎也是美国和苏联在军事领域的最后一次合作了,以色列度过建国的灭顶之灾后,苏联就会抽身离开,把以色列扔给西方世界。

一直以来史达林对以色列的定位都十分清晰,苏联境内的犹太人不可能影响到苏联的国家决策,美国的犹太人可不一定。

一旦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苏联就可以转而对阿拉伯世界各国进行拉拢。

史达林的设计在冷战时期是毫无问题的,苏联确实因为以色列的长期存在,在国力处在劣势的情况下,在阿拉伯世界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拼了一个半斤八两,甚至在局势上一度占优。

光是北非就有纳赛尔的埃及丶卡扎菲的利比亚,甚至从法国手中独立之后的阿尔及利亚,长期都亲近苏联。中东还有两个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政权,叙利亚和伊拉克和苏联的关系亲密。

如果没有以色列的存在,苏联对阿拉伯世界的拉拢不会这麽成功。

很长一段时间,搞得美国在阿拉伯世界都找不到可堪一用的代理人,沙特显然是没这个能力的,光有钱没用,更何况早期的沙特也没多少钱。

乃至于美国在中东的安全核心,是建立在以色列和伊朗,两个非阿拉伯国家上面,能打的阿拉伯国家都跟苏联走了。

「科曼少校指的是美国和苏联?」挂着中校军衔的罗贝洛中校听出了话外之音,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是的,美国和苏联坚决支持以色列的建立,他们有什麽办法能够救以色列呢?」

「办法多得很,既然能够在联合国通过以色列成立的决议,在通过一次停战又有什麽大不了的。」科曼笑着回答,他记得停战还不止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