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高手出招(2 / 2)

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东南沿海地区,通过海运将粮食运送到京师。

海运增长必然减少漕运的业务。

李一元很认真的看完了几篇报导,他的脸色也有些难看起来。

整个大运河沿线,是大明南北二京的生命线,漕运业务当真是「百万漕工之所系」。

《新乐府报》的文章中,也已经讲述了山东和南直隶北部的一些城市码头,因为漕运业务的减少,漕工的收入下降,闹出漕工向朝廷讨薪的事件。

大运河沿岸都是繁荣富庶的城市,如果这些漕工闹起来,会严重影响大明的稳定。

可是李一元身为朝廷重臣,也清楚的知道海运的好处。

海运的成本极低,更重要的是比起已经运行了几百年,腐败和潜规则横生的漕运体系,海运的损耗也是远远低于漕运的。

除此之外,李一元又有些担忧。

张居正执掌财计后,一直在推动折银徵税的改革。

如果采取折银徵税,那漕运的业务还要进一步下滑,到时候要如何安置这些漕工?

李一元重重叹了一口气。

不可否认,大明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钢铁产量已经连续两年翻倍了,京畿地区还在不停的兴建铁厂。

铁厂丶焦煤厂丶水泥厂丶玻璃厂,还有各种李一元都不知道是干什麽的工厂,一座座的建设起来。

莱州丶直沽和东南沿海的港口,一艘艘新船不断的下水,倭银公司的巨大利润,驱使着大明商人扬帆出海。

市舶税的收入再上新高,两省一府的商税也在快速增长。

这样欣欣向荣的盛世光景下,也有萎缩的行业。

漕运行业正在萎缩,依靠漕运兴起的运河城市,正在逐渐被海港城市超过。

李一元意识到,这些问题也到了必须要处理的时候。

这可是在大明核心区域的上百万漕运工人,如果真的闹起来,甚至要比京营还麻烦。

放下《新乐府报》,李一元揉了揉眼睛。

这份报纸的劲儿太大,李一元刚刚准备看一看《新君子报》的江南文人墨客八卦中和一下,就见到徐叔礼冲了进来。

李一元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徐叔礼连忙说道:

「大银台!不好了!都察院上书弹劾内阁!」

听到这里,李一元的脑袋嗡的响起来。

「理由是什麽!?」

徐叔礼掏出奏疏,这是一份都察院十三道资深御史的联名奏疏。

这是都察院的集体弹劾的前奏,十三道资深御史联名上奏,接下来就是普通御史的奏疏海洋,这代表了整个都察院都联合起来,而矛头正是指向内阁首辅高拱。

这次都察院联名弹劾高拱的罪名是「隔绝内外丶阻塞圣听」。

这个罪名可不轻了,上一个荣获这个罪名的内阁首辅,是先帝朝的内阁首辅严嵩了。

奏疏上首先攻击的就是高拱:

「臣等伏见自正旦大朝会后,陛下龙体欠安,迄今旬月未朝。内外臣工忧心如焚,然宫禁消息隔绝,百官茫然无措。」

「陛下圣体安康本属国朝根本,今首辅高拱非但不宣明圣躬实情,反严禁消息流传。」

「臣等冒死泣陈:

一请高拱即刻以阁臣名义,明示陛下病状于九卿科道,安朝野之心;

二请开乾清宫门,允三品以上重臣面圣问安,复君臣通联之制;

三请司礼监丶太医院每日公布医簿,诊脉案录,杜绝私相授受。」

看完了这份奏疏,李一元只觉得天塌下来了!

这份奏疏直接攻击的就是内阁首辅,这是过完年后就要掀起政治风暴吗!?

「隔绝中外」可是相当大的罪名了,这几乎是要指着高拱的鼻子骂「权奸」了。

而且这还是第一波攻击,这份奏疏上有十三道资深监察御史和都察院的大印,这份奏疏是战场上进军的鼓声,而接下来的就是整个都察院前仆后继的进攻!

「大银台,怎麽办?」

徐叔礼这下子也慌了。

一旦大朝争开始,通政司就要被奏疏淹没。

而且这麽大的朝争,必然会引起朝局的剧烈动荡,通政司作为一个重要的衙门,也难免会被波及。

一想到这里,李一元站起来说道:

「去,速速去请苏通议过来!」

徐叔礼这才反应过来,将苏泽请到了李一元的公房。

将这份奏疏递给苏泽,等到苏泽看完之后,李一元陪着笑容说道:

「子霖啊,你怎麽看?」

苏泽看着奏疏,他也没想到都察院的攻击竟然来的这麽快。

他旋即想到,这场进攻是有人组织有人操纵的,而且这个人的级别绝对不低。

因为如今隆庆皇帝的身体状况是绝对不能公布的,而了解隆庆皇帝身体状况的官员也就这麽几个。

就算是皇帝本人,也绝对不会向朝臣说明自己失语的事情。

这份奏疏可以说是非常狠辣了。

如果皇帝的身体没事,那皇帝只要再举行一次大朝会,那对内阁的攻击就烟消云散了。

可如今皇帝的身体真的出状况,不可能再举行这样的大朝会,那就不会回应这份奏疏。

那这口锅,就结结实实的扣在了首辅高拱的头上!

苏泽只能感慨,大明的文官在政治斗争上是真的天赋点满,现在高拱作为内阁首辅,只能承担都察院的火力。

至于发动者是谁,苏泽内心也有了判断。

现在只能见招拆招了。

苏泽想了想说道:

「大银台,这份奏疏要立刻送进宫里。」

李一元连连点头,通政司如果扣着奏疏,怕是立刻会成为言官的第一目标,被骂成是内阁的走狗。

苏泽说道:

「大银台,我准备上书弹劾大司宪!」

这下子徐叔礼也傻了!

大司宪,就是都察院的一把手,左都御史王廷。

这位左都御史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一直不强,他一直都是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形象,根本镇不住都察院的御史们。

这位大司宪多次请辞,但是都被皇帝挽留,在都察院就是一个吉祥物。

但是听完苏泽的话,李一元却说道:

「妙啊!子霖真乃妙策!你快点去写奏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