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执棋之人心要狠(2 / 2)

林丹汗遵循着草原霸主的本能与利益。

朱由检用力地捏了捏眉心。

他想起了第七条——「务使诸将和衷共济,不互相扯皮,不互相干扰,不作壁上观」。

他当时写下这十二个字,是希望麾下将领能以国事为重,摒弃私见。

但此刻,朱由检却深刻地意识到,他与林丹汗之合,恰是这第七条最生动的反证——将帅失和,人多为患。

「是朕……想得太简单了。」朱由检在心中自省。

他低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两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碰撞时的剧烈程度。

「来人!」

御座的雷霆,即将落下。

「传朕两道密旨!」

「其一,致林丹汗。」朱由检笑了笑,那笑容里有安抚,有利诱,更有洞察人心的算计。「就告诉他,朕已经申斥了满桂的『无礼』。但朕也要他知晓,朕要的不是一场虚张声势的胜利,而是要彻底砸碎皇太极的脊梁骨!他林丹汗是草原的雄鹰,雄鹰搏兔,尚用全力,更何况是面对猛虎?」

他踱了两步,声音变得低沉而充满蛊惑之意。

「朕问他,他想当一个在正面战场上徒耗兵力,纵然惨胜,却折损了察哈尔部根本的莽夫?还是想当一个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第一个冲进盛京,去挑选后金府库里金银财宝的智者?」

「朕给他出一个两全之策!」朱由检的声音再次变得洪亮,「由他亲率主力屯于辽河西岸,做出正面决战之势,吸引并牵制皇太极全部的主力!而由满桂率领我大明最精锐的铁骑,如一把淬毒的匕首,为他这位主帅,去完成最凶险的绕后穿插,直插敌后,焚其粮草,断其归路!」

「届时,正面之敌军心大乱,士气崩溃,他林丹汗只需挥动令旗,驱动他那无敌的蒙古铁骑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掩杀,便可收获一场大胜!此计既全了他作为主帅,正面决战的无上威风,又收奇兵制胜之实效,不知他意下如何?」

秦良玉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高明!

实在是高明至极!

这一策看似是将林丹汗捧为主帅,实则是将兵权巧妙地一分为二。

林丹汗主势,负责在正面战场吸引火力,制造声势;满桂主利,负责在敌后给予致命一击。

如此一来,二人名为上下级,实为平行军,各司其职,互不统属,却又命运相连,必须紧密策应,方能克敌。

这既满足了林丹汗好大喜功爱慕虚名的心理,又将满桂奔袭穿插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

「其二,致满桂!」朱由检的声音转瞬之间,又变得严厉如铁。

「告诉他,朕已经替他出了气,也看到了他劝朕稳进的奏报,甚好!他的忠勇朕心里有数!但朕也要他给朕牢牢记住,《军政九条》第七条的后半句——『不掣肘,不相扰,不作壁上观』!朕问他,他眼中的大局难道就是争一个口舌输赢,争一个谁主谁次吗?」

「让他收起他那匹夫之勇!给朕去详加查探,去筹谋周全,把千里奔袭的每一个关节都给朕算清楚,弄明白!朕把北线最关键的,这一击毙敌之重任,交给了他!他就是朕藏在袖中的那把刀!」

「他要是再敢跟朕抱怨个人荣辱,再敢为了些许小事跟林丹汗起什麽纷争,延误了朕的时机,坏了朕的大事,朕就撤了他的总督,让他回京师去当一个守城门的大头兵!」

「此策,朕予你先斩后奏之权!千里奔袭,瞬息万变,不必事事请示,尔可自行决断!朕在京师,只要结果!」

一扬一抑,一拉一打。

如春风化雨,又如冬雷贯耳。

对林丹汗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赐其虚名捧其尊严。

对满桂动之以情胁之以威,授其实权寄以厚望。

「都退下吧。」朱由检挥了挥手,声音里透出一丝深疲惫,「依旨行事,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以秦良玉为首的众将躬身领命,缓缓退出大帐。

当大帐之内只剩下朱由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两人时,那股仿佛能撑起天地的迫人威势才如潮水般缓缓退去。

朱由检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那口气息中,仿佛都带着北地的风沙与辽东的血腥铁锈味。

他缓缓闭上眼睛,疲惫地靠在冰冷的御座椅背上。

御座是冰冷的,权力是孤独的。

那些奏报上冰冷的伤亡数字,依旧如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

但他知道,他不能,也绝不可以为悲愤所困。

因为,他是那个执棋的人。

棋盘之上,每一颗棋子都有其价值,车马炮,兵卒相。

为了最后的胜利,为了那万世不易之基业,他必须学会承受任何棋子在兑换丶在破碎时,所发出的刺耳声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