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富贵不回宫,如锦衣夜行(1 / 2)

第356章 富贵不回宫,如锦衣夜行

仲秋午后,坤宁宫东暖阁内,一室暖香。

一声清脆的瓷器碰撞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最是活泼的靖北妃放下了手中的茶盏,望向居中的懿安皇后张嫣,话语里满是娇嗔与幽怨:

「皇嫂,您说陛下最近都在忙些什麽呀?整日里不是在文华殿,就是往京郊那些个『工厂』跑,咱们姐妹想见他一面都难。这宫里,都快淡出鸟来了。」

她这话一出,暖阁内的空气似乎都随之生动了几分。

周静姝闻言,抬起那双温柔似水的眸子,轻轻摇了摇头,柔声接口道:「妹妹,莫要这般抱怨。陛下他心怀的是这整个天下。我听王公公私下里提过一嘴,陛下说京郊那些新开的工厂,关乎着国计民生,是能让我大明富强起来的根本所在。

他这般宵衣旰食,夙兴夜寐,为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为了这万里江山,亿兆黎民。咱们做他身边女人的,看不懂那些朝堂大事,帮不上什麽忙,若再不能体谅他的辛劳,那可就太不懂事了。」

她言语轻柔,却字字句句都透着对丈夫的崇拜理解与深深的爱恋。

在周静姝看来,朱由检不仅是她的夫君,更是这天下苍生的擎天玉柱。

他的忙碌他的辛劳,都带着光环,让她既心疼,又骄傲。

靖北妃听了脸颊微微一红,也知自己方才的话有些小家子气了,便不再言语,只低头拨弄着衣角的流苏。

一直沉默不语的懿安皇后张嫣,此时才缓缓将目光从窗外收回。

她放下茶盏,那双凤目中掠过复杂难明的光芒。

她缓缓开口,声音平稳而悠远,仿佛来自遥远的时空:「静姝说得是。陛下登基这一年多来,这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她的声音吸引了周静姝和靖北妃的全部注意。

张嫣的目光在二人脸上一一扫过,继续道:「你们是后来才入的王府,许是不知。想当初,陛下还只是信王时,虽也沉稳干练,心思缜密,但行事总带着几分藏锋守拙的谨慎。

可如今呢,却是雷厉风行,杀伐果决,手段之酷烈,行事之莫测,便是宫中见惯了风浪的老人也时常心惊胆战。」

她顿了一顿,端起茶盏,却未饮,只是用指尖摩挲着温润的盏壁,眼神迷离起来。

「他如今捣鼓的那些个格致院丶工厂,倒让我想起了先帝……」

先帝二字一出,周静姝和靖北妃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天启皇帝朱由校是张嫣的亡夫,也是当今天子的兄长,提及他,总会勾起一段并不算光彩的往事。

张嫣的嘴角勾起似有若无的苦笑,神色愈发复杂:

「先帝在时,也极爱格物,聪慧机巧,不在陛下之下。只是他那份心思都用在了木工奇巧之上。那些桌椅丶床柜丶机关鸟兽,做得是巧夺天工,栩栩如生,可终究只是些玩物丧志的奇技淫巧罢了。而陛下,」

她看向周静姝,「却将这份天纵的聪慧用在了这江山社稷之上。他所格之物,不再是小小的木头,而是这庞大的帝国。这般心智,这般手腕……」

最后一句,张皇后说得极轻,轻得仿佛只是自言自语,却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周静姝与靖北妃的心中,都激起了层层的涟漪。

周静姝的心头一紧。

她自然是希望夫君是福星降世,是中兴之主。

但张嫣的话却让她从那盲目的崇拜中,看到了一丝潜藏的风险。

皇帝所行之事已然完全超出了历代先皇的范畴,他正领着大明走上一条无人走过的道路。

前方是坦途还是悬崖,谁也无法预料。

而靖北妃虽不甚懂那些朝政大事,但也从张嫣的话里,听出了一股沉甸甸的分量。

一时间,暖阁内又恢复了宁静,只馀下那龙涎香的香气愈发幽深,仿佛也染上了这莫测的人心与国运。

就在这静谧得几乎凝滞的气氛中,殿外忽然传来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通报声划破了宁静:

「陛下驾到——!」

这一声仿佛春雷乍响,惊醒了阁中沉思的三位贵女。

三人皆是一惊,旋即脸上都浮现出又惊又喜的神色。

她们连忙起身,整理衣冠,快步走出暖阁,准备迎驾。

说曹操,曹操到。

她们方才还在念叨着皇帝,没想到他竟真的来了。

只见殿门大开,一身明黄色常服的皇帝朱由检正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

他今日似乎心情极佳,那张素来冷峻的脸上竟带着如沐春风的笑意,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英武与威严之气,也因此柔和了许多。

跟在他身后的,是总管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依旧是那副谦卑恭顺的模样,只是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小太监,正小心翼翼地抬着几样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着的东西。

「臣妾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嫣丶周静姝与靖北妃三人盈盈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