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晋升少将,前途的无限可能
「鉴于鲁路修.冯.亨特准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丶在东线战场屡立功勋,战绩卓着。
以第6集团军参谋长身份,协助鲁普雷希特元帅完成基辅包围战丶伊斯坦堡包围战两大决定性歼灭战役,实现了第6集团军与友军协力歼敌280万人之伟业。
且经波茨坦军事学院高级研修班深造丶学术成果卓异,现由总参谋部提报丶
经陛下圣裁,擢升鲁路修.冯.亨特为陆军少将,暂时仍任第6集团军参谋长,待高加索方向战事结束后,另有任用。」
这一幕,发生在1916年3月22日的柏林。
在这个星期三的早晨,法金汉上将在总参谋部的大会议室里,亲自宣读了对鲁路修的晋升决定。
旁边的与会将军丶军官们,也都在仪式结束后,纷纷向鲁路修表达了祝贺。
「恭喜啊,鲁路修少将!你已经是帝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非贵族出身少将了。
「」
「什麽话!鲁路修少将可是正儿八经的男爵,有什麽非贵族不贵族的。」
「好吧就算我说错话了,你知道我的意思不就行了!不是任何邦国的王室成员,但26岁就做到将军,从腓特烈大帝时代以来,怕是也从未有过吧!」
一群跟鲁路修关系还行的将军,七嘴八舌地惊叹着。
他们要是知道鲁路修还虚报了2岁年纪,其实才24周岁,不知会作何感想。
也有其他几个军官,职场嗅觉比较灵敏,他们从法金汉上将宣读的晋升令最后那几句话,琢磨出一些潜台词,于是就跟鲁路修套近乎道:「总参谋长可是说,待高加索战区的战事结束后,另有任用。看来,这是给鲁路修少将稍微几个月时间交接工作丶很快就要调来我们总参谋部了,到时候大家就是一起工作的同僚,还要互相学习才好。」
此言一出,很快得到了一些同僚的附和,旁边一个军官立刻认真地分析道:「是啊是啊,听说第6集团军1月份的时候就打下了罗斯托夫州全境,2月份也只是短暂休整,月底之前拿下了塔曼半岛周边的全部亚速海沿海地区,也就是克拉斯诺达尔大部。
这个月,听说又把北高加索余脉西端的苏乎米丶索契这两个黑海港口一拿,等于是占据了克拉斯诺达尔全境。等鲁路修回到东线后,只要主持翻越高加索山脉丶对敌高加索战区的最后一战就行了,还不是两个月就能搞定?如果不拿达吉斯坦和车CHEN,直插高加索山南,估计两个月都不用。
鲁路修少将,那我们就五月份见了。」
这些人竟非常乐观,认为鲁路修现在3月下旬晋升少将丶即刻返回前线。5月底就能完成东南线战事,然后回来,进入总参谋部跟大家成为同僚。
面对这些不靠谱的吹捧,鲁路修当然是虚怀若谷地全部婉拒了。他姿态很端正地谦逊道:「大家过奖了,陛下和总参谋长的意思,我们还是不要随便揣测的好,让我普升少将,这也是陛下和总参谋长的信任,我只管做好分内的工作,至于将来的调任,不是我该关心的。谢谢大家的美意。」
众人有的以为他是真谦虚,也有些以为他不过是假惺惺不想落人口实。一番繁文缛节虚礼客套后,鲁路修总算顺利脱身。
不过,所谓的脱身,也只是从总参谋部暂时脱身。
晋升结束之后,刚离开参谋部,鲁路修就接到一个通知,说是皇帝召见,让他立刻过去。
鲁路修自然无法推辞,又让司机开着他那辆BMW轿车,直奔波茨坦宫。
——
一番通传后,鲁路修很快就顺利觐见了。
「你那篇最终版的论文,朕已经仔细看过了。写得很不错,也让朕看到了一种结束战争的新模式丶新办法—
不用彻底武力征服敌人,只要让露沙的人民不愿意再打仗丶让布列颠尼亚和法兰克的士兵拒绝再发起进攻,战争也就有可能结束了。」
威廉皇帝没有玩虚的,一见面就坦言他确实很赏识鲁路修的那篇文章,认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一篇军事学院的毕业论文,更是一份可以指导帝国脱困方向的国策蓝本。
鲁路修诚恳致谢:「陛下实在过誉了,自古知易行难,我这点浅见,相信帝国有不少有识之士都看见了,只是他们没有总结出来,或是无暇总结。而就算看到了这个方向,要想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丶并且最终实现,又谈何容易。」
皇帝顿了顿,清了一下嗓子,继续说道:「朕准备等高加索方向的战事结束后,就调你进入总参谋部,这次你不会推脱的吧?你在东线的谋划,朕允许你亲自完成,也相信你是那个能够把高加索战役完成到最好的人。
但是高加索之后呢?按照你的规划,此后帝国需要的不再是夺取露沙人的土地,因为露沙人靠近沿海丶能够轻易夺取丶轻易维持我军后勤补给线的地区,都已经夺得差不多了。
除非直接海路对圣彼得堡发起登陆战,或是用海运掩护北路的陆军陆上进攻彼得堡。但那样的话,就会陷入双方各自数百万人的大兵团绞肉战。露沙人的人力资源今年应该还没枯竭,还不如继续贯彻封锁更好。
而你,如果不来总参谋部,仅仅留在第6集团军,又怎麽可能统筹得好对露沙全国的封锁工作?」
威廉皇帝说这话的时候,鲁路修居然都有点感动了,差点儿以为威廉皇帝彻底变成了明君。
要不说人性是复杂的呢,威廉皇帝虽然外交上比较狂,经常愚蠢惹祸,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他自然也是真心想要变好,想要励精图治的。
既然重用鲁路修有利于国家,皇帝也就真心在想办法丶如何充分把鲁路修的才略发挥好。
皇帝其实已经察觉到鲁路修跟巴里亚系的特殊关系了。
这种关系或许是源自奥利奥人和巴里亚人的亲近:或许是源自南方人都是天ZHU信徒而北德诸帮是新JIAO的路德宗;又或许仅仅是感戴鲁普雷希特公爵在鲁路修最初起于草莽时的知遇之恩。
虽然具体原因是什麽,皇帝分析不出来。但他看得出,鲁路修更倾向于为巴里亚王国效力丶而非直接为普罗森主导的帝国效力,有种「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拧巴感。
如果威廉皇帝熟悉东方文化丶能看过三国演义的话,或许他就会用曹操和刘备争夺关羽的事迹来类比今时今日的处境。至今为止,鲁路修都像是一个「通过被皇叔所用,来间接为汉帝所用的附庸武臣」。
但不管皇帝是否完全理解鲁路修的戒心,这都不妨碍皇帝还想努力一下,让贤才直接为自己所用。
面对皇帝的诚心招揽,鲁路修也有些紧张。
他心里其实也清楚,真要说「昏庸」或者「英明」,其实威廉皇帝也没有明显比鲁普雷希特公爵差的地方一除了外交层面喜欢得罪人这个点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