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明的三个标杆(1 / 2)

大明王朝1627 一橛柴 7130 字 27天前

第162章 大明的三个标杆

内阁值房的屋檐下,首辅黄立极重重地跺了跺脚,将官靴上沾染的雪泥抖落在门外的石阶上。

他哈出一口白气,搓了搓手,开口道:「还好今日这雪下得甚是乾爽,不然沾衣欲湿,我这把老骨头,怕不是要去掉半条命了。」

话音刚落,李国普也从风雪中走了进来,他拍了拍肩头的落雪,随口应和道:

「这场雪下得及时,瑞雪兆丰年,来年北地的农事,或许能有个好盼头。」

两人一前一后地进了屋。

值房内,几盆炭火烧得正旺,暖意融融,驱散了从门外渗进来的寒气。

蜂窝煤虽然已推出了十馀日,但只在底层百姓家使用。

富贵人家和宫中,还是用的顶级红萝炭,无烟无味,甚是清爽。

舍人奉上热茶后,便悄然退下。

黄立极捧着热茶,啜了一口,感受着暖流传遍四肢百骸,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神色也松弛下来。

他望向窗外纷扬的雪花,悠悠说道:「自打陛下亲政以来,这京师就像这天气,一日一个样。新政迭出,雷厉风行,如今连这老天爷,似乎也想凑个热闹。」

「元辅此言甚是。」李国普放下茶杯,说道:「陛下求治之心,远超常人。

「经世公文的考选一出,但凡是有些抱负的,免不了都要上疏谈上一谈了。」

「是啊,还好这些得先过一遍秘书,不然可有得看了。」黄立极感叹一句,话锋却是一转:「说起来,元治,你那篇吏治整顿的策论,陛下可是定稿了?」

听到这个,李国普脸上闪过一丝苦笑。

他摇了摇头,从一份盒子中拿出一份稿子来,叹道:「你如今也是新政一员了,此事倒也不必瞒着你,只是—」

他将稿子递给黄立极,无奈道:「陛下说,还是不够。见事尚可,见心不足。让我再改改。」

黄立极接过来,只扫了一眼那密密麻麻的红字,便觉得有些眼晕。

皇帝的字迹龙飞凤舞,但圈点批注之处,却尽是些「未触及根本」丶「可有更易行之法」丶「不可操之过急,要徐徐图之」丶「要考虑人性」之类的批语。

他将策论放回桌上,安慰道:「陛下这是对你期许甚高啊。你我为臣,唯有殚精竭虑,方能跟上陛下的步子。」

嘴上虽如此说,他心中却不免泛起一丝嘀咕。

这位年轻的君主,心思深沉如海,精力又旺盛得不似凡人。

他提出的那些要求,往往直指积弊核心,却又天马行空,让一众老臣疲于奔命。

想要跟上他的步伐,谈何容易?

还是再等等武英殿召对时再看看吧,照例大朝会后都会跟一次召对的才是,今日怎的还没来呢?

两人一时相对无言,值房内只听得见炭火偶尔发出的「僻啪」声。

过了一会儿,李国普开口道:「看今日这光景,陛下是不会召我等去武英殿议事了。

你我还是先处置一下积压的奏疏吧。」

「也好。」黄立极点点头,从堆积如山的奏本中抽出一本,细细阅读起来。

直房中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不知过了多久,黄立极忽然「唔」了一声,停下了笔。

「元治,你且过来看看这个。」

李国普闻声起身,走到他身边,接过那份奏疏。

定睛一看,只见奏疏的开头写着:

「辽东巡抚王之臣言:西虏都令色俾乃蛮丶黄把都等以数万人东投建奴。」

「幸,其部落多不愿往,建奴亦疑忌,不令渡河。」

「如今其部众已大半西投虎墩兔憨。」

「其中今乃蛮丶黄把都部落夷目能乞兔丶金歹青等,携男妇共五千七百三十口来降。

19

「臣已先令总兵杜文焕丶尤世禄丶侯世禄丶朱梅,副总兵王牧民丶祖天寿等人暂且受之」

李国普眉头一扬,有些讶异。

「乃蛮部?此非察哈尔所属八大部之一吗?怎麽无端便投了建奴?」

黄立极捻着胡须,沉吟道:「乃蛮部在诸部之中,向来与虎酋不甚亲近。如今虎酋率主力西迁,这乃蛮部地处辽东边墙之外,离建奴又近,恐怕是感受到了压力,这才想着另寻出路。」

李国普点点头,顺着他的思路分析道:「若真是如此,那与乃蛮部相邻的敖汉部,恐怕也会有所动摇。此事非同小可,当立刻行文王之臣,让辽东严密探查,搜集军情才是。」

他说完,却见黄立极脸上露出一丝莫名的笑意。

「元冶啊,你忘了,如今的辽东督师,已经是孙承宗了。」

李国普一怔,「

随即恍然,抚掌笑道:「瞧我这记性,竟是忘了此事。」

他沉吟片刻,又将问题拉了回来:「那这降人,我等如何处置?接,还是不接?」

黄立极的目光落在奏疏上,眼神深邃。

「我以为,当接。」

他缓缓说道:「陛下前些时日,才令马世龙率六千精骑于口外寻机介入。其意,便是要打住后金往蒙古的这一条ù路。如今再看这乃蛮一事,可见建奴亦在发力。棋盘之上,对手已经落子,我等没有不接招的道理。」

他顿了顿,提出具体的方案:「可先将其安置于口外,划设牧场,严加看管。如此,

既显我大明恩威,亦可为屏障。」

「善。」李国普拿起朱笔,毫不犹豫地在票拟之上写下意见,「那我便以此票拟。」

写完之后,他却没有立刻放下,而是摩挲着笔杆,再次审视了一遍这份奏疏,抬头对黄立极说道:

「元辅,此疏虽非十万火急之边情,然我以为,事关国策走向,当定为甲级,立刻加急送往西苑,请陛下亲览。你以为如何?」

黄立极颔首道:「应当如此。」

说罢,便扬声唤来一名中书舍人,将这份刚刚票拟好的奏疏,交到了其手上。

「此疏加急,立刻送往西苑。」

西苑,兔儿山。

不过十馀日的功夫,这里已然换了一副模样。

原本的翠绿的草地被开垦出来,露出了黑褐色的泥土。

上百名从宫外召集来的老农和役夫正在寒风中忙碌着,依照皇帝的旨意,将新开垦出的数十亩田地,分门别类,重新整治成上丶中丶下三种不同品级的田亩。

这是个大工程,尤其是在天气愈发寒冷的当下,土地日渐坚硬,挖掘起来颇为费力。

而在这一片繁忙景象的中央,有一块约莫一亩的田地,被木制的栏杆和粗绳单独圈了起来,显得格外不同。

地头还插着一块半人高的木牌,上面是皇帝御笔亲题的四个大字,只是那内容—有些古怪。

「QQ农场」。

高时明侍立在田边,脸上挂着温和微笑,静静地看着那个正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

周皇后问过陛下,说是这几字读秋秋农场,开心得又亲手给陛下煮了面条。

高时明有幸,也分到了一碗,确实是手艺长进不少。

这古怪的名字,就和「认真殿」一样,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但见陛下每起一个古怪名字,心情便会好上一分,高时明也就懒得去深究了。

只要陛下开心,叫「QQ殿」又何妨呢?

一旁的徐应元同样束手而立,他怀中揣着一份刚刚汇总好的名册,神情肃穆,静静等待着皇帝的传唤。

至于王体乾,今日倒是不见踪影,想来是被陛下安排了别的差事。

田地里,朱由检正拿着一把长柄的竹扫帚,小心翼翼地为他的宝贝菠菜扫雪。

今日朝会之上,他意气风发,心中激荡着聚众成志丶鞭挞天下的万丈豪情。

可退朝后刚一脚踏入认真殿,他便猛然想起一事。

不好!我的菠菜!

于是,他随便换下了朝服,便行色匆匆地赶来了这兔儿山。

好在,问过老农后,他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干雪疏松,只需将压在嫩苗上的积雪轻轻扫去,避免压坏了苗,其馀覆盖在田垄间的雪,反而能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于作物过冬大有裨益。

终于,当他扫完最后一株菠菜上的积雪,这才满意地直起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迈步走上田埂,随手将扫帚扔给旁边候着的一个小太监,目光则转向了静候多时的徐应元。

「应元,」他拍了拍手上沾染的些许泥土,开口问道,「如何,勇卫营的考核结果,

可都出来了?」

徐应元快步上前,躬身递上怀中的名册,脸上带着一丝笑意:「回陛下,名单已经整理在此。按照您的吩咐,每一名队官的日常操训之分,月考文试之分,以及总分,都一一开具在册。」

「好好好!」朱由检接过册子,「让朕瞧瞧,朕的把总,到底会花落谁家!」

他翻开册子,只看了几个名字,眉头便顿时一扬。

这份名单有些出乎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按照他定下的规矩,队官及以上的军官考核,日常队伍训练的表现占五成,而体现个人文化素养和军事理论的「月考」分数,同样占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