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回来说过,沈砺虽不是天才,却勤学刻苦,倒有几分似辛长平,将来厚积薄发也能有所成就。
便连着点头说:“姜贤弟放心,砺哥儿是个好孩子。”
他们二人相谈甚欢,等小药仆取回药来,姜山苍还亲自替他们熬了回药示范给辛长平的书童看,细心的嘱咐用什么火候,煎几息,确定书童都记住了才告辞离开。
走前还留下了自家的住址,跟辛长平说有事都可以上门寻他,会试有好消息也要记着送信过去,他好上门相贺。
等姜山苍走了,杨继学和褚亮才能插上话。
杨继学并不管黎山书院的事,竟然不知道姜御医告老之后回了潍县,还把孙子送到了自家书院求学,叹道:“竟这么巧合,学洲你瞧个病都能遇到故交人家,姜家虽不出仕,可在京里也是有头脸的人家,姜御医可是亲手替今上调理好了身体的,皇上念着姜御医的好,如今姜御医的长子姜太医极得皇上看中,都说他是下一任御医的人选,京里的权贵们瞧病都是先请姜太医,姜太医不得空才会请旁人呢。”
辛长平对京里的这些事情一窍不通没有半点了解的,他本也不是为了攀附才与姜家结交,便也不细问,只说:“是含璋请了姜家医堂来替我们看诊,才有今日这缘分。”
第121章
姜山苍从杨家出来,先和小药仆一起回了药堂,处理完没盘完的账再才上了马车回家。
姜家在京城的宅子不算小,京城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姜家有一座占地不小的两进宅院,位置还在极靠近皇城的地界,周边尽都是些高官显贵的聚居之地,这宅子可是有钱都难买到的。
姜家能在这置办上一间规整的院子,还都是因为姜御医当初医术好,得先皇信赖,因着有一回姜御医休假不在宫里,先皇突然身感不适,不愿让别的太医诊治,便派人去传姜御医回宫,结果那时候姜御医家贫,租住在离皇城甚远的外城,等姜御医赶回来,先皇的腹痛已经在跑了三回净室后自愈了。
这回虽只是小毛病,可也给先皇提了个醒,下回要是重病姜御医赶不及怎么办?于是连忙给姜御医在皇城边赐宅子一座。
这宅子虽只有两进,但姜家人口少,住得很宽敞。
外院是待客用的,内院有一座正房,两座厢房,正房是三层的小楼,先前是姜御医和姜老夫人住,姜老夫人前几年去世了,姜御医老是睹物思人,常常伤怀,这才起了心思离了京城回老家。
两侧的厢房也都是两层的小楼,左边的是姜御医大儿子姜空青一家子住,右边的是二儿子姜山苍一家子住,外院和内院相接的两侧各有一排抱厦,则是家中奴仆的住处。
今日姜空青休沐在家,姜山苍便先回自家厢房和娘子交待一声,便去大哥那边说话。
姜空青和儿子姜南星长相极为相似,好像是一比一的放大版,只是姜南星性子跳脱,而姜空青人至中年又在皇城内当值,习惯了一副沉稳寡言的模样,除了被儿子气得跳脚和被老父追着打的时候外,他脸上甚少有明显的情绪外露。
见弟弟一脸笑意的进来,姜空青把自己面前的空茶盏倒上茶递过去,问:“去盘个账这般高兴,难道上月收益比以往还好?”
“那倒不是。”姜山苍坐下喝完了杯中茶,笑着说:“正月里大家为了求个好兆头,便是有病也忍着,上月的收益自然是差了许多的,我高兴是因为今日机缘巧合得遇故人,还是初次相识的故人。”
姜空青听得满头雾水,问道:“若是故人,怎么会是初次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