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谣言说,……”

爆出这个绯闻的人说得神神秘秘,但是他的两位同桌都听懂了,就连一直偷听的赵贞吉也听懂了。

“天哪!这,这,他们也真够脏的。”

“所以法兰西宫廷现在聚集了大量的女贵族。听说法兰西国王要从中选一位王后。”

“这边不是讲究嫡庶不婚吗?”

“可是他们现在有得选吗?”第一人道,“好在法兰西宫廷还有洛林家族,再不然,意大利还有诸多公国。”

洛林家族是欧罗巴大陆最古老的王室家族,虽然公国面积小,却足够跟各国王室联姻。

“难怪吉斯公爵能威胁到法兰西王室。”

吉斯家族也是洛林家族的分支。

赵贞吉万万没想到,不过是一顿宵夜,竟然能听到这么劲爆的消息。而且说的人信誓旦旦。

换了别的时候,他绝对爆炸。

可是,一来他才到荷兰不久,对法兰西宫廷几乎一无所知,二来,他自己坏了非礼勿听的规矩,当然不好发作。

赵贞吉只能压在肚子里,回去慢慢核实。

这是风土人情的一部分,关系到他的学说和主张,他绝对不会轻慢。

第696章 赵贞吉的研究

赵贞吉接下来的日常, 就是白天去朱厚烨的私人图书馆,晚上去夜市。

得到王室资助,纸笔管够, 可以去王国和王宫大部分区域并在这些地方逗留, 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 赵贞吉的各种笔记很快就有了满满一大摞, 以致于他的小妾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伺候他也不是料理家务,而是用细麻绳装订这些笔记。

这些笔记里, 有相当一部分是赵贞吉留心观察荷兰方方面面的第一手资料。

比方说,赵贞吉在其中一本直接写到, 荷兰种不了水稻, 主要原因在于荷兰多雨。平均每个星期最少一场雨,夏天的气温不够高, 加上雨水导致高温天气无法持续两个星期以上, 影响水稻灌浆。

同理, 红薯也因为温度不够, 在这片土地上通常只长叶子不长块根。

不过这片土地上有多种口粮型作物,除了大麦和小麦,什么高粱、小米, 荷兰都有引进,当然,因为产量和耐储存等综合因素被大范围耕种的, 还要数土豆和玉米。

尤其是土豆, 就是按照明制度量衡来计算, 亩产都在三千斤以上,是稻米的十倍!

赵贞吉是如此羡慕, 他在好几本笔记中夸赞,说整个欧罗巴(不包括俄罗斯)都是天选之地,绝大多数地方饿不死人也冻不死人,还特别强调这里水系众多,雨水充沛,几乎不闹旱灾。这里的原住民祖祖辈辈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蝗灾。

最后一点,是赵贞吉反复核实过的。

他是后来公认的第一个对此进行详细调查的非官方人士。

欧罗巴大部分国家都没有修什么水利设施,就是城堡的护城河,主要作用还是防御工事,而不是水利设施。十六世纪的欧罗巴各国几乎没有修建水利设施的概念,就连荷兰境内也很多人都认为,朱厚烨要求的水利设施纯属钱多烧得慌。

哪怕朱厚烨和主事水利的官员定下了严格的标准,并且要求当地严格执行,这样的规定和行为也被当地人认为是王室的仁政,是仁慈的国王在想办法补贴平民,而不是当地有修建灌溉渠等水利设施的必要。

这是赵贞吉在走访过很多偏远山村后,得出的结论。光他亲自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就堆满了一个房间。

这些资料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赵贞吉有多酸。

别人是抱着醋坛子醋瓮猛灌,他是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