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心不多。
也就是这一年,朱厚烨刚刚为次女做了百日, 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时隔四年之久, 他终于收到了代表着大明的册封文书和嘉靖的私人信件。
不得不说, 嘉靖的品行也许不好, 但是论心机、论脸厚心黑,大概全欧罗巴的君主,包括朱厚烨也全部加上, 都只能被他秒杀的份儿。
加上嘉靖幼年丧父、对母亲蒋太后感情深厚,也使得事情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严嵩回到大明,正逢大礼议之争的尾声。
大礼议之争, 明面上是明孝宗的母亲张太后跟嘉靖之争, 实际上还是嘉靖作为大明皇帝跟大明内阁的权力之争, 是华夏大地上延续了千百年的皇权和相权之争,跟这个比起来, 张太后不过是一个工具人。
可是谁让张太后占据着名分呢?张太后是明孝宗的皇后,她的儿子是明武宗,如果不是明武宗无嗣而亡,这大明的皇位还轮不到嘉靖。
对于大明内阁诸位大臣来说,国家宗法制度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也关系到皇位的继承,所以必须十分慎重。
如果不维护武宗、不维护张太后,就是在破坏朝廷的秩序,也还会削弱内阁的政治资本和权力。
这是内阁绝对不能允许的。
而对于嘉靖来说,张太后连同这些大臣一起,妄图割断他跟亲身父母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简直不可原谅!
所以严嵩代为呈上的朱厚烨的书信,直接让嘉靖拿到了“大义”和“名分”!
没错,拿到了这些文件,嘉靖直接翻盘了。要知道,在嘉靖三年的时候,嘉靖就抵抗不住杨廷和和其他诸位大臣的巨大压力,非常勉强地尊明孝宗为皇考尊张太后为母后,只能叫自己的亲生父母为本生皇考、本生太后。
这已经让嘉靖憋屈了十几年了。
拿到朱厚烨的文件,嘉靖当即决定推翻嘉靖三年的那场退让。
在他的暗中推动下,大明的朝堂上吵了三个月之后,最终承认朱厚烨乃建文嫡支苗裔。
理由是当年朱元璋承认过元蒙,也承认大明继承元蒙,而元蒙的习俗就是嫡长子在外征战开疆拓土,嫡幼子在家守祖业。
根据这个来自元蒙的“前朝传统”,朱厚烨这一支的建文遗脉就摇身一变,变成了在外开疆拓土的嫡长支,而留在大明的朱棣一脉就成了嫡幼支。
通过这一点,合法了朱棣的皇位。毕竟,马皇后当年还有两个嫡子,正是朱棣的两个哥哥。如果不用元蒙的继承传统说事,那朱棣的皇位就不合法。因为按照大明的嫡长继承制,朱棣的继承权还在两个嫡出哥哥之下。
完成了这一步,嘉靖又给大明皇位继承加了备注,简而言之,大明的皇位继承权,其实始终在嫡长支,朱棣之后的历代皇帝,不过是过继到嫡长支成为嗣子之后,才得以登基为大明皇帝。也就是说,按照宗法和继承法补充条例,自朱棣开始,大明的皇帝本人和储君都在嫡长支,他们都是过继到嫡长支的嗣子,所以对皇位有优先继承权。而他们的儿子,只要没有成为皇帝、以后成为宗亲王爷的那些皇子,依旧属于嫡幼支。
所以按照这条法令,拿到嫡长支承认文书的皇帝,更具备正统性。
而嘉靖手里正好拿着朱厚烨的私人书信和荷兰的官方文书。
朱厚烨的文件和书信,让嘉靖在大礼议之争的尾声大获全胜,再也不用在官方文件里叫明孝宗爹,也不需要把堂兄当亲哥。因为他们都是过继到嫡长支的嗣子,谁都不比谁高贵。
更别说,蒋太后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大感安慰,就连身体也好了起来。
投桃报李,大明王朝正式承认朱厚烨为大明国的宗亲王爷,而且还是区别于其他王爷的嫡长支亲王。
这一点,从嘉靖赐予朱厚烨的冠服可以看出来。
大明亲王,他们的衮服是青色的,而朱厚烨的衮服是黑色的,形制等同于大明皇太子。甚至还允许朱厚烨使用大明皇帝的仪驾。
此外,对于朱厚烨的其他要求,什么厨子、绣娘,还有各种种子什么的,嘉靖通通满足。至于朱厚烨提议的,以后大臣不要砍头直接流放荷兰的要求,更是得到了大明君臣一致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