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严嵩决定回大明,那么,就是严嵩把严世蕃捆起来、关起来,甚至是打断严世蕃的腿,严世蕃都有本事跟着他爬上去大明的船!

因为严世蕃就是这样的人。

“也许,这世界上唯一能破局的人,就只有王爷了。”

严嵩喃喃地道。

两天后,严嵩带着自己写好的青词和奏折来找朱厚烨,结果,朱厚烨看都没看青词,只是接过那道奏折,看了看道:“字不错,就是典故太多了。你既然代我写的奏折,起码要符合我的习惯。劳烦你重新再写一份。”

“是,王爷。”

朱厚烨示意严嵩落座,然后道:“说说看,在你眼里,大明危机何在。”

严嵩看了看左右。

朱厚烨挥挥手,让所有的侍从侍女们都退出房间,包括他的宫务大臣阿尔贝。

“你可以说了。”

“是,王爷。”严嵩定了定神,道:“王爷,臣在西来之前,就琢磨过好几回了。臣一直以为,大明的弊政,起于税制。文官想要制约皇帝,不肯松口,历代皇爷爱惜名声,没有强求,结果就是大明税收无几,朝廷连百官的俸禄都拿不出来,边军的军饷军械补给更是严重亏欠。”

朱厚烨第一时间注意到他的自称。

“历代?也包括嘉靖?”

严嵩不说话了。

有些话,朱厚烨作为大明的大王爷,他能说得,他这个做臣子的,却是不能说的。

嘉靖爱惜名声?

嘉靖其实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好不好,他只要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的名声不要盖过他就行!

只是这话,他如果说出口,就是大不敬。他如果遮掩,就是糊弄朱厚烨了。

他只能住口。

朱厚烨道:“继续。”

“是。”严嵩道,“来了大明之后,我才知道,固然高丽、倭人不敢冒犯我大明国威,可是西洋人却不曾领教过我大明的厉害。加上西洋人逐利,所以,他们肯定会筹谋骚扰我大明海疆。”

“然后呢?”朱厚烨道,“你可以假设,也可以预测一下大明海疆之未来。”

严嵩道:“即便没有王爷,以大明之骄傲,也绝对不会任由西洋人放肆。所以,迟早有大明人站出来,跟西洋人在东海、在南海开战。”

“然后呢?”

严嵩沉默了。

朱厚烨道:“怎么,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严嵩道:“夏言虽然忠诚,但是在海疆诸事上,却目光短浅。不,不止是他,还有很多大明的文官,天·朝上国的冠冕戴得太久了,他们根本就看不到外面。”

朱厚烨道:“你确定,他们只是目光短浅吗?”

说这话的时候,朱厚烨一直盯着严嵩的脸。

他需要确认,严嵩是不是真的不知道。

只见严嵩低头想了想,道:“不,不是。还有利害关系。虽然我不是很明白,但是我听说过,早几年,王爷在英格兰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价值二十万的丝绸,禁海之后可以卖到三十万,而且大多数钱财不会入国库,也不会到织工的手中,只会进入那些大臣们的口袋。”

“为什么?你可知道其中的缘由?”

“臣不知。但是臣知道,在未来的三年里,您会教导老臣。因为,这是改变大明的关键。”

朱厚烨笑道:“这的确是关键。但并不是我希望你掌握的全部。”又问:“《工厂的秘密》你读过了吗?”

“回王爷的话,臣读过了。不止是臣,就是犬子也读了。”

朱厚烨道:“我这里还有几份书稿,你拿回去看吧。可以抄录,但是原稿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