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丝绸的人变成朱厚烨,那些读书人的唾沫星子绝对会冲着朱厚烨。
“我就知道。”朱厚烨想到这个就窝火,他道:“我根据你跟我说的大明水文推演过了。如果要扩大丝绸出口,就需要江浙多出产生丝,势必会影响粮食生产。我的建议是,在汉阳平原大量种植土豆作为口粮。红薯原产百越之地,就是唐代的爱州,但是这种作物原本生长在炎热湿润之地,一旦进入中原,就跟芭蕉一样,只怕会徒长。徒长知道吗?”
“知道,就是光长叶子不开花。”
“还有光抽藤,不长根。”
朱厚烨细细地教着,魏彬静静地听着,一面听,一面在心里盘算着,回去以后,要见什么人,给什么人递话儿,把小王爷的这件差使,落到实处。
小王爷一心为了朝廷,总不能因为是自己人,就把人家的一片真心给糟蹋了。
而且,把湖广变成鱼米之乡,的确对朝廷有莫大的好处。
第212章 展望百年
要教土豆种植, 光说可不成。
所以隔天,朱厚烨就带着魏彬及其随从去了自己的暖房。
三年下来,他在荷兰的玻璃暖房已经颇具规模, 尤其是土豆种植区, 考虑到育种的需要, 这里有好几座玻璃暖房种着反季节土豆, 其中一座,正好到了收获的时候。
魏彬的随从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以为意。没办法,谁让他们根本就没有融入到荷兰宫廷里, 更别说语言隔阂(他们的法语说得不地道,荷兰这边, 法语虽然是官方语言之一, 但是也只限于上层),加上他们又是春天才到荷兰, 偏偏荷兰的土豆采用的是冬播, 所以当他们听说土豆亩产几千斤的时候, 都是将信将疑。
当然, 作为魏彬的副手和随从,当朱厚烨指着眼前的一个阿尔邦(约一百平米)的土豆田,要他们自己动手的时候, 这些人很干脆地挽起衣袖。
这让朱厚烨的贴身侍从阿尔贝又是惊讶又是感慨。
因为欧罗巴贵族是不干农活的,而这些圣人王的使者干活竟然这么利落又干脆,让他惊讶之余, 又忍不住好奇。
果然是传说中的圣人国啊……
网?阯?f?a?布?y?e?ì???μ???è?n???????Ⅱ????????ò??
然后, 魏彬一行人的反应, 直接吓了他一大跳。
魏彬也是在内学堂读过书的,当然知道大明的粮食产量多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 这样的观念在远东早就深入人心,既然大明没有这样的作物,那么在外面也未必会有。
这才是魏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可是他接触过的荷兰人个个都说土豆高产,他这才将信将疑。
当然,在他心中也有一个大概数值:他估摸着,这土豆大约没有朱厚烨说的八千斤这么高,但是伺候得精心,一半的产量也是有的。
在朱厚烨面前,朱厚烨怎么吹,他就怎么信,绝对不会有二话。
他一惯如此。
可是现在,当第一块收获的土豆被送到魏彬的手里的时候,魏彬一掂量,立刻低头,仔细观察那株土豆。
怎么会?!
他直接推开随从,自己上前,一把抓住土豆的茎,丹田运气,往上提,一整株的土豆,就那么硬生生地被他扯了起来!
他的随从更是机灵,甚至不用他开口,就已经跪下去,用自己的手去扒拉那洞中的泥!
一块又一块的土豆从土里被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