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保险公司赶上门来(1 / 2)

第144章 保险公司赶上门来

国内某保险巨头公司。

几位公司高管围桌而坐,会议室里的巨大屏幕正在播放着小元机器人被撞的新闻片段,元界智控的售后工程师的评估报告,以及社交媒体上关于「30万维修费」的热议话题。

在场的这些高管们不见丝毫对事故机主的同情,反而闪烁着精光,在他们的眼里,这不是一个悲剧,而是一个契机。

「元界智控去年售出6.39万个机器人,今年一季度前不久公布了销量,6.51万个,该产品上市半年累计销量接近13万个,其表现远超市场预期。」

这可是售价78.88万元的大件商品,上市半年时间就已经为元界智控带来超过1000亿的营收。

与会的首席精算师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

「随着销量爬坡和成本可能的进一步下探,未来三年的高端小元机器人保有量保守估计也在百万量级,而且高端养老机构还没采购呢,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增量市场。」

「未来若能实现成本进一步下降,中端市场潜力更大,全国范围已经拥有3亿普通中产家庭,按三口之家来算就是1亿个家庭,即便五口之家来算那也是6000万个家庭,依然是相当恐怖的体量。」

「它们将深入家庭丶商场丶医院丶街道等等,面临的风险包括:交通意外丶人为碰撞丶高空坠物,甚至恶意破坏。」

首席精算师这番话说的让在场的高管们眼前一亮。

这时,与会的风险管控总监皱眉问道:「风险模型呢?小元机器人的故障率丶事故率丶核心部件维修成本波动等,这些我们都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支撑精确建立风险模型。」

他环视众人补充道:「尤其是这机器人的安全防护系统,一旦触发自毁程序,维修成本几乎是整机更换,其中一些部件听说比等重的黄金还贵。」

「风险肯定是存在的。」另一位与会高管说道:「但空白市场意味着定价权,我们不需要追求完美的模型,相较而言,已经可以确认这麽大的潜在市场,我们更需要先发制人。」

旁边的高管不由得说道:「你的意思是?」

那位高管环视众人:「利用这次事故的热度,我们快速推出首个专门针对小元机器人的商业保险服务,说不定同行也这麽想的,所以我们不能畏首畏尾了。」

「各位,我们不应该讨论是否要做,而是如何最快丶最好地抢占这个新兴的『机器人风险管理』蓝海,机器人走出了家门,上了大街,保险行业的利润也就来了。」

另一位高管接话道:「可以设计分层的保费方案,基础保费覆盖常见的物理损伤,比如外壳刮擦丶传感器失效等,高额附加险覆盖核心驱动单元等昂贵部件的维修或更换。甚至可以加入第三者责任险,万一机器人操作失误伤了人或者财物呢?」

负责市场与销售的高管立刻接话,他说道:「现在的时机确实很不错,舆论在关注,用户在焦虑,元界智控本身也没有成熟的保险配套,建议快速与元界智控接触洽谈合作,若能作为其官方推荐的保险服务商就再好不过了。」

与会的其他几位高管先后点了点头。

这时,法务部总监提醒道:「那需要尽快理清责任认定,机器人作为『财产』被撞,责任在肇事方。但如果是机器人自身故障导致的事故呢?或者它作为『服务者』在工作中造成第三方损失呢?这需要法律框架定义和保单条款设计。」

与会的总裁说道:「这正是我们要推动的,相信元界智控也一样。」

过了一会儿,他当即拍板决定:「成立专项组,尽快搞定模型和保费方案,还有尽快与元界智控接触,法务部牵头,拿出一套适应机器人特性的全新保险条款草案,技术部评估建立机器人损伤远程诊断和快速定损流程的可能性。」

此事在该公司内部就此确立下来。

一场围绕小元机器人车祸撞击事故引发的风波,正在悄然转向,催生出一个全新的丶潜力无限的保险市场。

……

三天后,4月29日周五。

董事长办公室,来到此处的孟秋颜正跟陆安一块坐在休息区沙发处。

孟秋颜说道:「已经有保险公司主动登门拜访与我们接触,这会儿于长乐就在跟对方派来的人面谈,围绕小元机器人打造商业报销配套服务。」

说到这里,她稍作思量便看向陆安:「看来这次小元机器人首撞事故,驱动了保险公司入场。」

孟秋颜忍不住吐槽:「去年我们派人主动跟那些保险公司接触,提出小元机器人的商业保险配套合作,结果没有一个愿意提供保险,现在倒是赶着上门求合作了。」

闻言,陆安笑道:「意料之中的事情,之前不愿合作是怕血亏,担心小元机器人卖不出几个。」

在产品上线前,其实外界各路人士普遍认为小元机器人销量不佳,是个小众市场。

保险行业也是这麽判断的,所以拒绝了元界智控的合作邀约,担心这买卖会亏本。

结果小元机器人的销量大卖,超乎外界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