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神异丹方,秀莲功成(1 / 2)

第177章 神异丹方,秀莲功成

自那一日后,姜家后院便添了几分别样的景致。

每逢清晨薄雾初散,或是夕阳半沉时。

总能瞧见三窝羽色各异的灵鸡,在那三只老祖的带领下,齐齐整整立在高树枝头,对着天光吐纳。

一呼一吸间,风声猎猎,隐有雷音,倒也煞有其事。

姜义若得闲,便搬张竹椅坐在廊下,茶盏在手,慢悠悠地瞧着这等景象。

瞧得久了,心头也难免生出几分畅想。

眼下这群小东西虽还稚嫩,可若岁月添成,日后真个列成阵仗,扑天盖地而来,那该是何等场面?

至于自家修行,自然也未曾荒废。

每日雷打不动的纳气修行丶炼化浊气不说。

闲暇时,便常往山林间转悠。

回来时,袖口或布囊里,总会多出些鸟雀鹰鸢。

隼丶鸦丶雀丶鹰,不拘种类,纷纷被他撒养在山下那片果林药地中。

这些凡鸟俗禽,自比不得后院的灵鸡。

可胜在数目繁多,习性各异。

用来探探风声丶传个讯息,却是再合适不过。

更何况,水滴亦能穿石。

年深月久之下,若以灵药喂养,再以心意引导,纵是寻常雀鸟,世代繁衍下去,血脉间也难保不会生出几分灵性来。

百年之后,千年之后,谁又敢说,这片林子里,不会飞出几只真正的灵禽来?

日子悠悠,不紧不慢地推着人走,一眨眼,竟又是半年光景。

院中石榴开过一茬,花谢果成,枝头挂下几枚青涩石榴。

后院的鸡鸣声,也比先前平白多了几分中气。

姜义手头那纸调禽古法,纸页早翻得起了毛边,上头记载的门道,他已捻熟了七八。

再去驱使后院那几只灵鸡,虽还算不得得心应手,却也能勉强应念而动,不似当初那般全然全无反应。

女儿女婿那边,肚子里依旧没个动静,但两门神通的修炼,却都算摸进了门槛。

一家子本就住得近,如今往来更加密切。

只要一闲下来,便聚在一块,围着石桌,各自把修炼时的心得拆开揉碎,说与彼此听。

家长里短少了几分,倒像一场场小小的道会。

在此般相互印证之下,便是资质较钝的姜义,也很快摸上了「壶天」与「土行」二法的门路。

真到亲手施展时,方知神通与小术之间,真个是天壤之别。

那「壶天」一法,比之昔日那门纳物小术,简直一个在地,一个在天。

袖中开辟出的虚空,不止方寸,而有半间屋子大小。

莫说寻常物件,便是一头牛塞进去,亦是绰绰有馀。

更妙的是,不似先前那般,需得贴碰方可施法。

只要心念一动,数丈之内隔空取物,不闻不觉,端的神妙。

唯一美中不足,便是仍不能收活物,距离记忆中那「袖里乾坤」的景象,终究还差了一筹。

至于那「土行」法,更是把旧时的「土遁」比得没了影子。

哪怕只是初学,身子一沉入地,便如鱼入了水,土石不但不阻,反成助力。

地下方向分明,遁行轻捷,竟比在地上还要快上几分,除了耗费法力,几乎无甚滞碍。

每每施展过后,姜义都忍不住生出几分感慨。

自己如今这点微末道行,怕也只是将这两扇神通大门的门扉,将将推开了一道缝儿。

门里的景象,还瞧不真切,可单从这门缝里漏出的些许光景,已是这般神异莫测。

这般无上妙法,当真是……深不见底。

后院里,姜义正忙着他的百鸟朝凤大计,鸡飞鸟鸣,一派热闹。

院中另一头,当家的柳秀莲,却更不曾闲着,日子比姜义还要满当几分。

白日间,除了自家修行,青灯古卷下静坐参读;

隔三差五,还得去学堂,替那些已入门的弟子讲经论道,藉此温习学识,也顺带磨炼自身。

到了夜深静处,姜义自也不曾忘了发妻,时常以阴阳二气替她疏理经络,温养神魂。

这般内外兼修,水磨工夫下来,终也积水成渊,水到渠成。

这一日,柳秀莲正在灯下校订一部古籍,纤笔行至半页,忽然一顿。

眉目间泛起一层微醺般的水色,神魂仿佛触及到某种轻薄之障,若有若无,却又坚韧如纱。

天地就在眼前,却隔着一层看不破的幕。

姜家人对此早已不是头一遭。

早早备下灵药灵果,将这位为家里操劳多年的主母,稳稳当当地送入了后院树屋。

对妻子此番闭关,姜义心里并无多少担忧。

柳秀莲最初观想出的神魂之象,便是一片温润水波。

后来得了那位西海龙族孙媳妇相助,以壬水云魄珠相融,便在无声处生了蜕变,化作「潜龙在渊」之景。

水还是那水,意蕴却已天差地别。

那树屋原就是建在灵泉之眼上,才得了水汽氤氲,生机勃勃;

而后又得几缕龙气滋养,加之西海送来的一箱珍宝,这才蕴养成了一方宝地。

如今「潜龙在渊」安居其中,正如真龙归海,浑然天成,妙到毫巅。

若只论与屋中灵机的契合,怕是连姜曦也要稍逊一筹。

姜义心下想来,便觉此番闭关,大抵不会出什麽岔子。

夜已深,祠堂里却还亮着一豆孤灯。

姜义照旧来给小儿上夜课。

顺道也把柳秀莲触及神明瓶颈,已入树屋闭关,行将修成性命双全的好消息,告知了姜亮。

姜亮那虚幻的身形微微一晃,神魂深处自然透出几分由衷的欢喜。

姜义瞧在眼里,却也不多言,只淡淡问道:「外头那两个小子,近来如何了?」

说到这个,姜亮面上便添了几分暖意。

「锋儿那边,爹爹大可放心。他自鹤鸣山去了西海,如今倒也混得风生水起。」

他略一停顿,语气里带出几分做父亲的得意:

「西海驸马这名头,着实好使。许多在外头千金难求的天材地宝,他却唾手可得。藉此便利,他在炼丹一道上,走得又快又稳。天师道修行之法,本就与炼丹制符息息相关,丹道一进,修为也便水涨船高。如今才二十五不到,怕是比孩儿当年殒命之前,还要强出几分了。」

「他还在信里提到,当初回家探望时,大伯曾赠他一纸丹方,上头记载着不少连鹤鸣山都无的神异秘方。只是丹方古怪,对药材的要求极高,他这些年明里暗里收集,却也未曾凑齐。如今到了西海,倒也勉强凑得出其中一两副。说是等炼成了,必带着娃儿一道回家,亲手奉与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