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邪祟:群雄逐鹿,瀛洲大乱(4000(1 / 2)

咒禁山海 北海牧鲸 5190 字 6天前

第346章 大邪祟:群雄逐鹿,瀛洲大乱(4000)

章权看到这特徵明显的猴子,哦不,是国际军火贸易的头号「业务员」,连忙闪到一边。

对待这种销冠级的优秀员工,就算王澄这位董事长见了都要给大佬递茶,就更不用说是他了。

只是章权严重怀疑:

「这猴子之所以会这麽暴躁,到处拆丶拆丶拆给人平帐,八成是因为在这穷乡僻壤实在没得吃。

不要说是蟠桃会的琼浆玉液丶龙肝凤髓,就算是大昭王朝小地主家的斋饭都远远不如,就连吃个茶泡饭都算是珍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任谁天天吃这破玩意都得恼火啊!」

这里的主人熊谷信直已经顾不上其他,连忙惊喜高呼:

「家老,家老呢?

快点给我记上。

这张桌子是黄花梨的古物,作价一百八十两!」

旁边一个早就掏出帐本和毛笔的老头喜笑颜开,连连称是。

猴子大概是觉得今天蹭的这顿饭实在太寒酸,太掉价。

踹翻了桌子还不解气,又将墙边存放文牍的书架一拳轰烂。

熊谷信直更加喜上眉梢,口中哀嚎道:

「记上!这个书架是从大昭买来的高档货,加上运费,作价三百两!

上面还摆着十本大唐丶大宋时期的古籍啊,至少也值一千两!

哇呀呀痛煞我也。

安艺守护殿,老臣对不起你啊!」

轰隆——!

这时,那猴子大概是觉得他们太吵闹,摇身一晃,身体像吹气一样陡然膨胀成一只一丈半高的暴猿,直接将屋顶都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熊谷信直见到这一幕,不由哭得桀桀怪笑:

「这房子更是安艺国传了五代人的公房,许多重大决策都在这里,差亿点就能成为锚定三入高松城的符应镇物。

现在全完了,全完了呀!」

身边的家臣们一边拖着他跑出坍塌的屋子,一边跟着一起桀桀大哭:

「全完了呀,桀桀桀。」

变化成一头凶悍暴猿的猴子,眼中的理智明显又消散不少,从耳朵里掏出一根「绣花针」,连喊数声:

「长长长」

绣花针先是变成一根金色的铁棒,又骤然膨胀成一根攻城锤般的巨柱,把整座房子都给轰塌。

然后暴猿扛着棍子一个冲撞,又扫倒了公廨内两座低矮的破屋。

这两间破屋看起来比一开始的那座会客室年头更老,更有可能蜕变成符应镇物。

又惹来熊谷家的家臣们一片鬼哭狼嚎,好像比杀了他们全家还要伤心。

熊谷信直压低了声音,对身边一个为他捧剑的小姓吩咐道:

「快,你带人把他引到库房去!」

小姓急匆匆迈出一步,突然又停住,转身多问了一句:

「主公,引他去哪座库房?是装着永乐通宝和白银的那座,还是装粮草丶兵甲的那座?」

熊谷信直伸出蒲扇大手用力拍了一下他的榆木脑袋,怒骂道:

「蠢货,当然是已经被咱们偷偷搬空的那一座。

等猴子走了再放一把火,手脚乾净点。」

一边吩咐一边痛哭:

「呜呼哀哉,这一库的财货都被这天杀的猴子烧得一乾二净啊!

我熊谷家与这猴妖势不两立。」

小姓连忙应是:

「嗨依!」

前面的「受害者」早就总结出了禁忌:

「《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遇到那猴子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不小心把马厩里养的母猴带到他的面前,否则后果自负。」

小姓去马厩里提出一只母猴子,就从暴猿面前跑了过去。

「吱——!」

那猴子果然暴怒,追着他就把那座被搬空的库房和他一起.轰成了渣渣。

不过,猴子并非像其他人以为的那样毫无目的地搞破坏。

砸完之后还眨了眨金光闪烁的双眸,扫视全场,像是在找什麽对他极为重要的东西。

发现这里没有便毫不停留,扭头就走。

章权早就带人远远退开,瞥了一眼那位一边高呼救火,一边又添了一把柴的熊谷信直,心里暗道:

「东海国志在兼并天下。

如果客户还不上贷款,领地就会按照法契的规则自动易主,东海国的【天规地矩】就能当场降临。

将毛利家的咽喉之地变成东海国的国境,关键时刻完全可以给他们来上一个中心开花。

熊谷信直的运气倒是不错,借着这次平帐的机会,说不定不仅能及时还上军火货款,甚至还能小赚一笔。

当然!前提是他能在背刺杀父仇人毛利元就的时候活下来。

这军火贷可不是人死债消,而是套了子孙贷,子孙还不上贷款和利息,一样会被收走领地。」

在毛利元就派驻在这座咽喉城池中的长子毛利隆元赶到之前,章权便带着自己人悄然离去。

顺便将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通知了王澄:

「王爷,我刚刚亲自确认过了,咱们之前议论过的那只猴子是活人,不是按照规则行动的邪祟。

如今向南去了,小心一点,按照接下来的路线他很可能会跨海进入东海国。」

王澄倒是没有料到,这位平帐大圣竟然会来的这麽快。

但一想到刚刚联系上的【五岳通宝】之主扶摇,还有那只【定心金箍】,就立刻有了主意。

「知道了,我马上去关门海峡等他。」

轰隆隆.

大地震颤,暴猿扛着铁棒从公廨中平推了出去。

一连串雷鸣声渐渐远去,不一会儿就一个跟头冲出了三入高松城。

一身赫赫凶威上三品之下无人敢挡,也无人能挡。

只因吴承恩写下的这本《西游释厄传》并非完全的原创。

而是从贞观22年(西历646年)问世的《大唐西域记》开始,便有了广泛的民间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