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畋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可本该是春气方生的好时候,草野上却尽是白骨。
时隔二百五十多年,中原大地再一次出现了隋末「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末世景象。
只有那从白骨下生长出的野草依旧在荒原上野蛮生长,只是一旬的功夫,就已经铺满荒芜。
可惜,依旧还是说寥无人烟。
这是中原大灾之后的第三年,朝廷的赈灾依旧没有下来,来到这里的,反而是一支庞大的骑队。
足有四五百人的骑军风驰电在草地上肆意奔跑,不断将一些瘦小的兔子和狐狸赶向中间。
这些人正是杨复光所带的忠武丶宣武二军的骑士,他们在原野上尽情宣泄着赫赫武力,望着兔走狐奔的猎物,哈哈大笑。
在一处风景秀丽的草原上,一片帐幕立在这里,在中间的一处天幕下,杨复光穿着武袍坐在马扎上,等着赵怀安一行人抵达。
是的,他一个堂堂监军使竟然是先到的,还要来等赵怀安。
不过杨复光一点不在乎,甚至还是他主动提前到的,甚至营地都是他这边提前布置好的。
之所以如此,不是赵怀安是他的义弟,而是这人是赵怀安,
乾符年显然不是个好年号,自打起了这个年号后,天下就进了多事之秋,先是南诏犯西川,后是中原起民乱。
本来南诏已被定,中原民乱也是癣疥,可乾符二年刚过,到了乾符三年,传来的却都是坏消息。
南诏竟然降而复叛,甚至还直接葬送了大唐的数万精锐,这是何等的大败?
而大败之因也确实怪不得高,一开始护送隆舜南下洱海是非常顺利的,一路上都是来投奔的南诏贵族,然后就这样畅通无阻的进入南诏都城羊直城。
在将隆舜送上南诏王位后,唐军就彻底放飞了。
大量的随军商人在有驻扎城内的唐军撑腰,就开始大肆豪夺南诏商人的产业,从茶叶到铜矿到翡翠,只要能挣钱的,这些唐商就都要抢。
而曾经资助过隆舜回国的成都豪商们,则开始要求隆舜交出数座金矿用来偿付之前的投资。
这是豪商们,而诸多藩镇兵的手段则更直接,往往看见哪家豪富,就带兵往人家门口一围,然后就金帛子女尽取。
可以说,唐军进了羊苴城不过一月,就和城内的南诏贵族们成了死敌。
而对于这种情况下,那高似乎并无所知,
总之谁也不晓得贵族们是如何与隆舜取得合作的,就在乾符二年的九月初,在南诏外藩兵陆续抵达城外后,一场针对唐军的报复行动就开始了。
当时的唐军分城内丶城外两个部分,高并没有入城,一直在城外,而进城的唐军基本都是关西诸镇的,他们也是贪得最厉害的一批,
当夜,屠杀就开始了。
先是城内暴动发生,后是南诏外兵入城,并将南北两门关上。
城内唐军毫无防备,在睡梦中就被南诏兵给砍掉了脑袋,少部分反应过来的唐军也被人海的南诏武士给淹没了。
羊苴城作为南诏都城,是没有东西城墙的,城西以点苍山为屏障,城东以洱海为池,算是做到了大都无墙。
所以在你南北两门被关上后,大量的唐军就从洱海撤退,因大量的关西人都不会水,被挤下水后就活活淹死了。
只一夜,洱海上飘着的户体就有数千,真是洱海为之不流。
在城外,当时已在睡梦中的高被张等将给拉起,最后只是给老头披了两件袍子就慌忙撤退从羊苴城到汉源一千四百里,从城外大营撤退时的一万八千人,在抵达汉源后不过万人,大量的人死在了撤退的道路上。
而这还是隆舜没有过多追击的结果。
他需要给自己一个馀地,在其父攻伐大唐以求存的战略破除后,隆舜明白,不管这一次到底胜成什麽样,国家要想真正保存,实际上就只能投靠大唐,作大唐的狗。
隆舜所处的时代已经和祖父们那会不同了。
当时还有强盛的吐蕃,他们南诏自然可以在两方不断跳船,可现在吐蕃已经碎了,大唐却依旧是那个大唐。
尤其是汉源那一次决战,唐军所表现的那种战意,让他们明白,大唐豪杰辈出,一直与大唐为敌,最后只能灭亡。
所以,在歼灭境内唐军后,隆舜马不停蹄让大唐容管经略使帮忙传达他要归顺朝廷的意思,并希望求娶大唐公主,为大唐驸马,永镇南垂。
甚至他还自己主动去掉了皇帝号,就是表达诚意,而现在朝廷似乎就在讨论这件事。
此时杨复光自然不关心什麽公主和亲的事,他只是担忧这件事的连锁反应朝中的主战派卢携之所以如此硬气,就是因为高是他的胆子。
可现在胆子打了败仗,再加上高也是年事已高,所以大概率,此战后,高就要被雪藏了。
如此情况下,主战派无人可用,讲和派自然就占了上风,他杨复光也是洞察了这个趋势,所以才在关键时刻推了一把王铎。
但讲和是这麽好讲和的吗?
事实是,朝廷的那些诸公都是纸上谈兵之辈,发展两年的草军早就不是以前的盗贼了,而是有纲领,有骨干,有军事技术的军事集团了。
听听那些人喊的口号「天补均平」?这是说天漏了,他们要来补啊,要均平天下。
虽然这些话在杨复光看来就是大言不惭,可他却对底层百姓,尤其是活不下去的灾民有太大的诱惑了。
而有纲领后,这些人还有骨干,原先庞勋残党还有各地盗贼豪杰陆续投奔草军。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草军的独特体制。
他们几乎都是以票帅作为领导,而他王仙芝就做给海内诸豪都统就行。相当于,这个王仙芝只是反唐豪杰们的盟主,和下面的票帅们没有森严上下的关系。
这种松散的团体自然有坏处,可对于招徕豪杰投奔,却出奇的有诱惑力。
短短一年,这王仙芝打到哪里,哪里就有豪杰起事追随,这是一个大祸害啊!
而且这王仙芝起兵竟然还有文!要晓得当年庞勋作乱也没有文的。
他那篇文虽然短,只有「吏贪咨,赋重,赏罚不平」这一句话,可却已经表明,王仙芝的队伍中已经有读书人在了,而且这人对于天下的弊端的认识虽然不深,但已经是有认识的了。
而一支民变军,一旦有了读书人的加入,那就不一样了。
就如现在来说,此时的草军真的是凶焰高涨,不仅破了曹丶濮二州,还击溃了天平丶义成等军,从天平军一路到沂州,所过无有不破。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去招抚?人家会理你?即便理会,对方提的条件也是朝廷无法接受的。
而反观其他几路的官军呢?那行营大帅名头是亮的,可在沂州不也是没破草军?毫无建树?
再看其他几路,不是哗变的哗变,战败的战败。
可偏偏就在这种一片惨澹中,赵怀安却以淮南一军而破草军留守主力,不仅几乎歼灭了濮州草军,还重创了曹州草军,使其退缩到了曹州城一带。
如此亮眼的功勋在这种大失败的环境下,那真是太亮眼了。
可现在遗憾的是,这仗是赵大独立打的,他怎麽就偏偏晚了两天呢?要是再早两天,他也能名正言顺有个调度之功了。
但杨复光可太需要这个军功了,因为既然朝廷后续要招抚为主,那很自然的,谁来招抚?
如他杨复光有这样的战绩,这招抚使不自然落在他的头上了?那西门思恭能抢?即便他是那位主战宰相的养父。
所以,这一次猎,他就打算和赵怀安好好谈谈,这战功怎麽分。
虽然之前赵怀安也和自己保证过,说要以军功换两边合作。
可这不他还没帮赵大呢嘛,所以杨复光心里也没底,不晓得现在赵怀安的心思。
抿着嘴,杨复光扫了一圈那边候立的忠武军武士们,只希望自己这个义弟千万别飘,不然他也要难办了。
捏了捏骨节,杨复光望向南方,然后脸色一变。
只见,南方的旷野上,一支多达五百多的突骑正在草地上纵马奔驰,他们在旷野上不断变化着队列,时而像堵墙,时而像个锥子,漫在旷野上,直奔而来。
赵怀安披着大擎缓步而骑,身边是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正骑着一匹驴跟在他的后面。
此人叫是赵君泰,郓州人士,由掌书记张龟年推荐上来的,是之前被分配到帅司的那二十多个书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