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图系飞机(1 / 2)

但这技术就算成功了也只能留存或者给家族医院使用。

对他而言,这东西只是前往目标路上的一个副产品罢了。

毕竟他可接受不了妻儿被改造成机器人。

这个技术让未来器官移植将不需要考虑排异性。

这种技术是必须严格控制的,不然流传出去,底层人会变得更惨。

对有钱人来说,都不需要等合适的器官,遇到问题抓个人来更换,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一点而枉死。

所以在没有准备好之前,抗排异基因技术不会对外使用。

87年这一年,村里陆陆续续再次离开了数万人。

并不都是族里的人,还有之前在机械厂上班的,如今机械厂改为汽车制造公司,搬去房山区。

房山区是由燕山区和房山县合并建立。

王洋藉助汽车厂搬迁的机会,将房山定位京城的工业区,不少城区遗留的重工业都计划搬迁。

其中就包括了红星轧钢厂。

机械厂正式搬迁后,村里给了两个选择,第一则是跟着去新汽车厂上班,那边会给他们建设小区,户籍也将从村里迁出,划入房山区户籍。

另一个选择则是保留村里福利,去哈桑区工作。

在了解了哈桑区的情况后,虽然对村里福利很不舍,毕竟每年分红他们每人也能拿到几百块呢。

可让他们去偏远寒冷的哈桑区,好多人还是选择放弃福利,去房山区落户。

这些工人都在村集体户口上,在村里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

分红也是村里照顾,你要是不服,啥福利都不给你又能如何?

最终算上族里的人,总共近两万人去了哈桑区工作,在那边建设机场,道路,码头等基础设施。

现在哈桑区俄罗斯族只有几千人,还都是不愿意离开家乡的老人。

至於当地的青壮人口,都被王有光用欧洲户籍加上补贴给拐走了。

如今哈桑区的人口比例,华人直接成为主要人口。

总人数已经达到6万人,其中拿哈桑区户籍的有四万七千人。

要不是王有光他们将上下都打点好,现在苏联局势又比较动荡,这里肯定早就被注意处理了。

88年年中,王泽特地去了一趟大屿山,在山顶扩建的军用机场,给他们送去了五架各型号战机。

苏联空军的人都招齐了,只差飞机,总不能让他们一直闲着吧。

“罗果夫,这架飞机是不是不太对?”鲍里斯握着操纵杆,发现虽然操作流程都一样,可这操控性也太完美了。

他们登上飞机之前,还在讨论这图160是王氏从哪里搞来的呢。

毕竟也没有听说过苏联卖出这种战略飞机啊。

但现在他不这样想了,这飞机他觉得肯定不是苏联生产的。

罗果夫正在翻看飞机手册,听到问话转头道:“这还用说吗?满载飞行15000公里,可全速3.5马赫飞行9000多公里,这样的性能当然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