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露拙(2 / 2)

家父李隆基 圆盘大佬粗 3638 字 16小时前

听到自己这位伯公的话,王玛觉得不妥,因为他伯公言语里的戒心,明显是对皇后的不信任,可是眼下情形,明摆着是裴敦复夫妇在使坏,皇后根本没这个心思。

于是他赶忙道:「臣以为,皇后喜欢此贴,是我家门荣幸,收藏于秘书省,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也方便皇后取阅。」

郭淑当下已经黑脸了,因为她从王仲的话音里面听出了不信任,一幅帖子罢了,喜欢归喜欢,但你竟然以为我会据为己有?

你真瞧得起自己。

「不必了,还是你们自己收好吧,」郭淑淡淡笑道。

王玛心叫完蛋,你特麽这个宗长是怎麽当的啊?你以为的宝贝,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它是宝贝,瞧见了吧,人家皇后看不上了,你现在就算愿意送,人家也不稀得要了。

长久以来,王家都将王羲之的真迹视为家族传承之珍宝,仅次于王家家训的至宝,所以看的特别重。

王仲并不是笨蛋,只是因为太过于在乎了,反而适得其反。

裴敦复夫妇对视一眼,传递了一个眼神之后,武明堂开口道:

「王右军真迹,首推兰亭集序,其它嘛,终究还是差点意思,张旭丶颜真卿为我大唐当代书法大家,并不比王右军差多少,他们的手书,皇后可谓予取予求,见的多了,也就不见得对这幅平安帖有多大兴致。」

两个姓王的脸色铁青,老老实实受看人家的嘲讽。

是的,中华古代书法大家,如果分作六档的话,王羲之可以独占第一档,这是公认的,第二档就是颜真卿丶王献之和赵孟,第三档绝对有张旭,最低也在第四档。

而颜真卿和张旭的墨宝,在大唐民间属于宝贝,很多人请人家写碑帖,但是在皇帝这里,特别不值钱,为啥呢,因为他俩的公文都不知道写了多少,李瑁见得太多了,而且随时可以让他们俩即兴写一幅帖子。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俩不见得比王羲之差多少。

意气风发的觐见皇后,结果被裴敦复夫妻俩这麽一搅和,闹了一个灰头土脸,王玛心里那叫一个恨啊。

灰溜溜的与伯公王仲离开紫宸殿之后,王玛扶着对方,将心里的怨言转化成了一句非常妥帖的话:

「今日大触霉头,并非坏事,伯公第一次入京,不懂这里的风俗,也算是被人上了一课,这是好事,长安势力错综复杂,门阀贵胃不胜枚举,咱们这一次如此高调入京,必遭人忌,裴尚书这便是奚落咱们来了。」

他是暗示对方,你以后稳着点来,别特麽太将字帖当回事,名家字帖也不过是乐于此道的人聊以消遣的精神寄托所在,并非不可或缺的。

这里是长安,关中门阀集团的大本营,外人来了只能给我趴着,王家这一次来的太风光,禁军护送,又对外高调宣称带着王羲之的真迹,以至于吸引来了全国不少士子争相进入长安,搞得像一场文坛盛会一样。

再好的宝贝也需要造势,奢侈品的GG也没少打,它不打GG你知道它是奢侈品吗?

王仲吃了这麽一个暗亏,倒也不以为意,毕竟年纪大了,风浪见了太多,早就荣辱不惊了,闻言道:

「关中排斥我江南士子,已非朝夕,我入京之前已经做好了受人奚落的准备,尤其是陛下拜我为太子宾客,恐怕已经惹下人了,既为东宫属官,留给皇后的不佳印象,有的是机会挽回,至于旁人,无需在意,指导好太子才是头等要务。」

太子宾客,听起来似乎不咋地,但却是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而先后焉,

意指太子的座上宾,有师徒之实,主要任务还不是教导太子读书,读书另有人选,太子宾客主要是传授太子政治智慧和处世学问。

王仲今天的表现,实在不像是一个有政治智慧的人,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的聪明人,就是要让别人觉得他不够聪明。

而王仲今天,确实给裴敦复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入京第一次觐见皇后,便故意露拙,这才是大智慧啊,如果让全长安都认为,他王仲是一个顶级聪明的人,日子恐怕会非常难过,嫉妒他的会给他穿小鞋,有利益牵扯的,

恐怕都会要他死。

比如京兆韦氏,韦家如果觉得王仲是个笨蛋,才会放松警惕,否则,必然会盯的死死的,犯一点小错,都能给他无限放大。

就比如酒后喜欢吹牛逼这个毛病,这是门风,改不了,若是被人住不放,大可以说你嘴巴不把门,容易酒后漏泄禁中事宜,单此一点,就不适合给太子当属官,等于是个大嘴巴嘛。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点,陛下为什麽重用我王氏子弟?只是因为江南的事情吗?我看不然,」王仲朝着宾馆的方向,边走边说道:

「近年来的科举,河北士子与江南士子异军突起,及第的士子数量大大优于从前,陛下此番又接连重用我宗族子弟,恐怕是在下一盘大棋,我虽然暂时还看不明白,但也清楚,咱们在长安,要夹着尾巴做人,得陛下青睐,必遭人嫉妒,可谓如履薄冰,今后你们做事情也要这样,让别人嘲笑看低,总好过让人家时刻惦记着你。」

王玛一愣,这才像是宗长说的话嘛,感情你是在故意出丑啊?

「侄孙受教了,」王玛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