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青草,你脸上写着了【拜谢!再拜!(1 / 2)

第789章 青草,你脸上写着了【拜谢!再拜!欠更10k】

西果子巷,

康宅后院,

屋内,出身王家的扈嬷嬷站在康王氏身边,低声说着话。

「大娘子,王家一共来了六辆马车,本以为其中会有两辆停咱家门口,可没想到,竟.」

看着康王氏催促的眼神,扈嬷嬷道:「竟只停了一辆!就是停下的这辆马车,只卸了半车的东西后也走了!」

听着扈嬷嬷的话语,康王氏的胸口剧烈起伏了起来。

深呼吸了几口后,康王氏似乎是在开解自己的说道:「冯家毕竟有丧事,那些东西可能都要送到冯家!」

扈嬷嬷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康王氏蹙眉道。

「大娘子,赶车的马夫出身的王家农庄,奴婢的家人也在,两家人说起来关系不错!便顺路给奴婢捎了两句话,说在庄子上过的有些辛苦」

扈嬷嬷边说边看着康王氏的表情。

康王氏眨了眨眼睛,貌似十分感慨的说道:「你来我身边伺候,和儿孙分隔两地也是受苦了!等我娘家嫂子回颍昌府,便托人捎些银钱回去。」

扈嬷嬷立马一脸感动:「奴婢,奴婢在此多谢大娘子。」

说着扈嬷嬷就要跪倒在地。

「诶!扈嬷嬷,你这是干什麽!」康王氏赶忙伸手搀扶:「不过是些许银钱,你何须行此大礼!」

一时之间两人竟似主慈仆忠,恩深义重。

站起身后,扈嬷嬷语气坚决的说道:「大娘子您如此待奴婢,哪怕大娘子以为奴婢挑拨您姐妹的关系,奴婢也要说了!」

「据那马夫所言,车队中两车半的东西,都是要是送到积英巷的。」

「积英巷?」康王氏立马蹙眉,一下攥紧了手里的帕子:「不过年不过节的,王家干嘛要送这麽重的礼?」

看着扈嬷嬷的神色,康王氏有些气愤的说道:「难道说,王家这是要把佑哥儿的亲事给定下?」

康王氏嫡出的女儿康元儿,名声在整个开封府都烂透了,以后想要嫁个官宦人家都十分的费劲。

能嫁回王家,便成了康元儿最好的出路,但康王氏的娘家嫂嫂却兴趣寥寥。

「大娘子猜得没错,奴婢也是这麽想的!」扈嬷嬷道:「如今盛二郎高中探花,探花郎的亲妹子自然抢手。」

「啧!」

康王氏啧了一声,猛然站起身,无计可施的在屋子里走了几步:「不止如此!」

「听官人说,华兰婆家的小儿子,不仅中了状元,还立了救驾的泼天功劳,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若是娶了如兰那丫头,王盛两家那就是亲上加亲,不论是我那大哥哥还是侄儿,多少都能沾上点光!」

「想来,我娘家嫂嫂定然是会舔着脸凑上去的。」

站在一旁的扈嬷嬷听到此话,眼中有了些害怕的神色:「大娘子,如今徐家和盛家这麽遮奢,若是一不小心得罪了两家,咱们可能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康王氏眼睛乱转了一下,强自瞪眼道:「我父亲配享太庙!我会怕他们两家?」

扈嬷嬷挤出一丝笑容,讪讪道:「可是,大娘子,那位是您亲妹妹.」王若弗的亲爹也配享太庙。

康王氏:「我!」

无话可说的康王氏,颓然的坐回了椅子上,自言自语:「那可怎麽办.」

屋内安静了好一会儿。

看着目露凶色的康王氏,扈嬷嬷轻声道:「大娘子,您可别乱来!一不小心可能亲戚都做不了了!允儿姑娘如今可是盛家的媳妇!」

康王氏撇了下嘴。

她康王氏和王老太太很像,虽有两个女儿,但她们都偏爱一个。

王老太太是偏爱孩子中的姐姐王若与,康王氏是偏爱孩子中的妹妹康元儿。

原因倒是相同,她们偏爱的那个孩子最像自己。

「汴京市井中三教九流之人你认识的多,趁着这两日兵荒马乱,找几个好手.」康王氏恨恨的说道。

扈嬷嬷着急劝道:「大娘子!此事万万不可啊!您这麽做,那就是撕破脸皮往死里得罪人,一不小心可是要下大狱的!」

看着不耐的康王氏,扈嬷嬷又道:「大娘子,您听奴婢一句劝,有时不一定非要用那种阴私伎俩。」

听到『阴私伎俩』四个字,康王氏的眉头皱了起来,没有继续说下去。

抬头看着扈嬷嬷的表情,康王氏试探着问道:「怎麽?扈嬷嬷你还有别的办法?」

扈嬷嬷舔了下嘴唇:「大娘子,抢姻缘,有时不是非得把人拉下去,也可以让人去更高的地方。」

「什麽更高的地方?」康王氏不解的问道。

「正月的时候,齐小公爷在宫里当众求官家赐婚的事情,大娘子定然是知道的!」

康王氏闻言一愣。

「齐小公爷求赐婚的对象,大娘子您可有什麽猜测?」

听到扈嬷嬷的问题,康王氏嘴角一撇:「嗤——我瞧着,齐小公爷求赐婚的对象,八成是我那妹妹家的女儿们!」

「尤其是她家那个四丫头墨兰,自小跟着那姓林的贱人长大,学了一身的狐媚本事。」

说着,康王氏一愣:「你是说,想法儿让如兰嫁到齐家?」

扈嬷嬷点头:「大娘子聪明至极!若是盛五姑娘嫁到齐家,便没人能和元儿姑娘争这门亲事!」

「王家如今又是老太太说的算,您多求几次,事情不就成了麽?」

「如此一来,咱们也不用得罪人!自家姑娘嫁到国公府里,便是您妹妹知道了,说不定到时还要感谢您呢!」

「嘶——有理!有理!」

瞧着康王氏恍然大悟点头的样子,扈嬷嬷得意的笑了起来。

片刻后,

看着康王氏不再点头,眼中泛出了灵机一动的神色,扈嬷嬷笑容消失,小心的问道:「大娘子,您这是想到了什麽?」

康王氏嘴角带笑:「嬷嬷,你说如今盛家的家产如何?」

扈嬷嬷想了下,赶忙说道:「回大娘子,盛大人仕途通畅,家产自然极宽裕的!而且奴婢听说盛家大房的生意有几家权贵的庇护,买卖做得很大,盛家二房每年的分红怕不是有几万贯。」

康王氏眼中满是畅想的神色:「是啊!每年几万贯,这些年下来盛家的库房里,怕不是装满了银钱。」

想着比康允儿稍小,也要议亲的康家嫡子康晋,扈嬷嬷道:「大娘子,您是想?」

康王氏点头:「嗯!如兰也不是非得入齐家的家门!她是盛家嫡女,若是入我康家的门,也就不能去王家了!到时不知我这外甥女会带多少嫁妆来。」

「不仅如此,就像咱们刚才说的,娶了如兰,便是和其他几家尤其是徐家亲上加亲!对晋儿以后颇有益处!」

看着康王氏的样子,扈嬷嬷面露难色:

「大娘子,盛家这等家世,女儿多半是要高嫁的!能够嫁回到王家,那也是看在至亲的份儿上。」

「此事,奴婢觉着您妹妹和盛家是不会同意的。」

康王氏冷笑一声:「这些事,可由不得盛家和我妹妹做主。」

说完,康王氏看着扈妈妈道:「你不是说过几日城西会开马球会麽?」

扈嬷嬷点头。

康王氏板着脸道:「若是想让你的儿孙不在田庄的土里刨活,那就得让如兰入我康家,元儿嫁到王家!」

「事成之后我亲自做主,将你的儿孙接到汴京,在我家当个管事,好好的给你养老!」

看着扈嬷嬷迟疑不定的样子,康王氏朝着她意味不明的微微一笑。

扈嬷嬷也是跟着康王氏不短时间了,只看这个笑容,扈嬷嬷就知道,如若自己不答应或者有和王老太太告密的想法儿。

康王氏会毫不迟疑的将所有事情赖在自己身上。

若是什麽都没干还好些,但她偏偏曾经和盛家的妾室联络过。

「大娘子放心,奴婢已经尽力而为,包管让大娘子满意!就是到时要公子他配合」

「嬷嬷放心,我会叮嘱晋儿的。」

数日之后,三月已过。

四月上旬,汴京城中的寺庙禅院如往年那般准备浴佛斋会。

与往年不同的是,京中各大寺庙禅院的高僧,不约而同的将斋会举办的地方,从寺庙中挪到了受兵灾最严重的京城东南。

其实,这般行事也不是高僧们自愿的。

实在是三月下旬的宫中剧变,事情脉络渐渐清晰,在逆贼和北辽间谍之间担着桥梁作用的,就是蛰伏在大相国寺内的僧人。

而谋逆主谋安国公和几家王府密谋的地方,便是京中几家道观的别院。

于是,平息城内叛乱的大周禁军,在四五天的时间里,奉命配合皇城司将京中的寺庙道观来回犁了四五遍。

不犁不知道,一犁吓一跳。

禁军一到,直接从寺庙道观里抓到了不少通缉多年的强贼悍匪。

开封府的衙役对付这些强贼悍匪自是很费力的,但面对披坚执锐杀气腾腾的大周禁军,这些积年的悍匪便都成了强弩长枪的靶子。

尚没有被追责的寺庙道观的主持和观主也都知趣,很快自发的为京城东南的民宅修复筹集善款。

来到四月后,有高僧和真人自备各种金贵法器,无偿的在京城东南超度遇难的百姓。

还有寺庙道观主动开设粥棚,无偿赠送香汤吃食。

寺庙道观做好事也不留名,问就是当今朝廷体恤百姓的特意安排。

另外,

汴京三月下旬的剧变,参与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禁军。

剧变来的太快太惨烈,双方鏖战的街坊附近,有不少人家举家遭了难。

有不少宅院或化成废墟,或成了无主之家。

太子赵枋和开封府尹一起主持着,将快要修好的院子和不少无主的宅子收归朝廷后继续寄卖,价格非常的合适。

赚得的银钱,大部分要用来赡养此次剧变中的孤寡。

一时之间,市井中满是对朝廷的感恩戴德。

这日,

是浴佛斋会的第二日,

距汴京剧变已有近二十天,汴京城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模样。

清淤后的运河水量丰沛各色船只络绎不绝,船号高呼不时传来;

岸边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吆喝揽客的声音不绝于耳;

百姓富户们或悠闲或忙碌,不时有人在摊子或酒楼前光顾驻足。

大多数人的生活回归正轨,有的则是习惯了生活变化后的日子。

上午时分,汴京东南边的天空堆集了不少乌云。

中午时,乌云便飘到了汴京上空。

勇毅侯府,

徐载靖院儿,

书房中光线最好的窗边,张开双臂的徐载靖,一只手里还捏着书本。

「公子,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