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三十七章 下南洋(上)

    东万律的港口处正停放着几艘大船,正是前些日子出使纳土纳岛的队伍回来了。

    罗兰芳得知这个消息赶忙接见了他们,想要询问一下情况。

    却是没想到这次还给罗兰芳带来了一个惊喜。

    “王上,纳土纳群岛上存在一个华人政权,其首领叫做张杰绪。

    岛上华人不足万余,和我们兰芳国比起来更是远远不如也。”

    “张杰绪虽然没有向我国表示臣属,但是也愿意与我们通商友好,进行贸易往来。”

    说话的正是出使队伍的领队戚仕达,其实一开始罗兰芳并没有怎么重视过这支队伍,毕竟也只是一支先头部队。

    没想到这戚仕达有些胆量,居然敢扯起虎皮当大旗,假借兰芳国势与之周旋,并向张杰绪租借了一座岛屿用作周转移民之事。

    还真有点古之班超、王玄策之风呀。

    “你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惊喜,一定要重重奖赏。”

    “这样吧,看你在外交方面如鱼得水,成立外交部,你先去担任个副部长。

    但是我话放在这里了,外交部长一职能者居之,就看你还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罗兰芳也不是小气,不舍的给一个部长之职。

    如果你用后世的眼光来看,立下一个功劳就升为部长或者直入中央的事情你会觉得很夸张。

    但是你想想本来兰芳国就是一片权力真空,火线提拔根本就不算是事情,就现在都有好几个部长的位置空在哪里没人坐呢。

    所以罗兰芳不怕你立下功劳没法封赏,他只愁没有人才可用。

    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就给他拉满,否则以后没有奋斗目标了。

    给个副职也是给他一点压力,让他知道这个位子并不是稳了,后面没做好,自己照样把他撸下来。

    正在忧愁人才的时候,戚仕达就给他带来了惊喜。

    “王上,这次不单单是和张杰绪政权达成了共识,臣还带回来两位大才。

    这两位就是杨三达和谢清高,谢清高是在纳土纳岛游历之时和臣结识的,听闻王上在海外立兰芳国大感诧异,遂和我一同回返,想要来看看此地的风土人情。

    杨三达却是因为海上遭遇了匪盗,正好为臣所救,臣听闻他是游历欧洲归来的学者,就把他劝下,希望他为兰芳效力。

    这可是罗兰芳没有想到的,一下就送俩人才过来,甚至自己对这两个人还有点印象,能青史留名的人才应该水平都不差吧。

    谢清高更是著有《海录》一书,被誉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当然了,这个时间段这本书应该还没有写出来。

    杨三达他不太了解,不过按戚仕达的说法,在欧洲游历过,怎么也有点真水平吧。

    不过这两位也不急着见,都到了自己的地盘,还怕他们跑了不成。

    当下的首要之急还是谈定和张杰绪政权的结盟之事。

    等这件事一定下来,移民之事马上就可以准备开动了。

    人口,才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自己的人口基数足够大,才可以实施更多的计划。

    拿下纳土纳岛这个中转站,对于移民事务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

    针对移民之事罗兰芳主要定下这么几个方针:

    首先成立移民统筹事务管理委员会,由民政部,财政部,秘书处积极配合。

    另外,还要招收那些原有的移民体系,尽可能的拉拢他们,借用他们的体系路线,这样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要是有人不愿意的话,那就休想在兰芳国的海岸线上停靠了,海上罗兰芳暂且还没有实力去剿灭他们,可是到了海岸线上就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了。

    之前一直都考虑到海军力量的薄弱,罗兰芳老是不放心,生怕被荷兰人从海上打过来。

    所以在海岸线的附近搭上了许多炮台。

    野战炮造不出来,海防炮对于军械局还是没问题的。

    兰芳国的海防炮口径一个赛一个的大,一炮打上去,真没几条船只能够扛得住。

    既然张杰绪愿意对兰芳国进行帮助,那自己也不好大兵进驻他的地盘。

    罗兰芳决定尽量把采购补给之事交给张杰绪政权,就地从纳土纳群岛收购。

    只要自己给足好处,也不会让他吃亏,想必他也是很乐意的。

    再尽可能的把国内能够进行海洋航行的船只都凑在一起,组一支移民商队。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过下南洋的移民运动了,只不过像这样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还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

    南洋是明清民时期称呼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及其水向型附近区域(一是南亚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海岸,而阿拉伯海西岸属西洋了;

    二是印尼东方的澳洲北部即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三是菲律宾群岛以东的帕劳群岛等西太平洋群岛)。

    南洋的地理概念则主要是指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

    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

    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

    在下南洋的流民浪潮中,来自全国大部省份,但福建、广东人占据大多数(95%以上),这与其地理、人文因素及有关系。

    闽、粤两省海岸曲折,老百姓与海相习,这可是内地老百姓不能相比的;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较去拉美等地更具“可选择性”。

    早在西汉末年,一批汉儒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往越南;

    南北朝时,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移居印度支那;

    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

    元灭南宋,大批遗臣遗民也落难到此。

    至明末清初之时,大量的难民、被清兵打散的农民军、抗清失败的明军余部以及不愿侍奉清廷的明朝遗民,掀起了移民东南亚的高潮。

    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3000余人、战船50余艘到达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

    1659年,跟随永历帝流亡缅甸的官兵眷属,有的逃亡暹罗(今泰国),有的被安置在缅甸边远地方,今缅甸北部的桂家与敏家都是这些官兵的后裔。

    哪怕是到了现代,中国人下南洋的脚步依然没有停止。

    但原因和动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住本站网址,Www.exxookxt.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exxookxt.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